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像是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自我探索之旅,每分每秒都在审视自己。我惊觉,那些曾经对原生家庭的抱怨,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扎根于我的生命,塑造着如今的我。
我曾厌恶母亲和我说话时板起的面孔,可从旁人的反馈中,我竟发现自己也时常如此。这让我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如此隐秘而深刻,它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暴露无遗。
在感情里,我总是处于被欺负的一方,现在想来,这是我亲手赋予了别人伤害我的权力。处理亲密关系时,我潜意识里被青春伤痛文学所左右,误以为忍受和忍耐就是爱的真谛。每次做选择,我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感受,而非自己的。我的母亲便是如此,她将忍耐当作爱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对我还是对父亲。而我,在不知不觉中,重蹈了她的覆辙。
谈恋爱时,对方回复消息慢或者不够热情,都会让我心生不爽,甚至去找茬。可当对方解释是因为忙碌或有事耽搁时,我又会觉得自己的生气毫无道理,最终选择妥协。我总是想着,这些小事无伤大雅,不必计较。可结果却是,我的妥协让对方觉得我在没事找事。现在我明白了,与其一味隐忍,不如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对方明白我的底线,这样或许还能避免被当作好欺负的对象。
至于恋爱中是否该事事报备,我也有了新的思考。其实,这并不能真正保证一段感情的忠诚,该发生的事情终究还是会发生,与管得严不严并无太大关系。我意识到,这背后其实是我自身安全感的缺失,在亲密关系中,我总是不自觉地让自己处于自卑和弱势的地位,用一次次的退步来换取关系的平衡,而这一切,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这场自我反思,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那些被忽视的问题。我深知,要想摆脱原生家庭和过往经历的束缚,就必须勇敢地做出改变。从现在开始,我要学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不再盲目地妥协和忍耐。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未来的感情和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收获平等而健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