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喽,大家好,我是紫凝,家有5岁男宝,同时,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
今天有小伙伴咨询,孩子早晨起床太困难了,老是喜欢赖床,每天早晨家长都要吼吼吼,孩子才不情不愿的起床,怎么才能解决孩子赖床的问题呢?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扰呢?我教大家一个沟通的小技巧,保证孩子每天乖乖起床,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赖床。
当宝宝早晨不想起床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宝贝,妈妈知道你昨晚睡得晚了,今天没有睡醒,妈妈理解没睡醒很难受,可是我们就要迟到了,中午到幼儿园再补觉吧,你想再睡2分钟还是3分钟呢?”
宝宝会选一个时间,我家孩子通常会选时间多的。
有时候也会说:“不要,时间太短了?”
“那你想多长时间?”
“5分钟。”
“好的,妈妈定一个5分钟的闹钟,闹钟一响,我们就起床,好吗?”
“好的。”
这个小技巧,在我家孩子身上百试百灵。
孩子有时也会说一个比较多的时间,比如:10分钟、20分钟,我通常会跟孩子讨价还价,取一个中间的时间。
2
这个小技巧的基本原则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共情
比如:妈妈理解……妈妈知道……
孩子被共情,被理解,就会更信任你,更容易采纳你的建议。
第二步:表达自己的要求或客观事实,注意这个要求一定是真实的。
比如:“宝贝,我们起床吧,妈妈给你买了好吃的。”
结果起床之后,发现根本没有好吃的,他以后就会不信任你,所以千万不要这么做。
第三步:给出具体的选择,注意一定是具体的。
比如:“宝贝,你想现在起床呢,还是一会儿起床?”一会儿是多久?不具体,孩子没有概念。
可能过了一会儿你再来叫孩子起床,他觉得“一会儿”还没到呢,继续赖床。
3
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一定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态度、肢体语言,心平气和地说跟怒气冲冲地说,效果肯定不一样。
沟通是有沟通漏斗的,你说的话是100%,因为沟通漏斗,孩子可能只能接受到50%。
研究表明:说话的态度、语气、肢体语言,对沟通漏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面带微笑,有肢体语言,比如抱着孩子说,孩子大概能接收到55%。
心平气和,没有肢体语言,孩子大概能接收到38%。
怒气冲冲地说,孩子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大概只能接收到7%。
所以小伙伴平时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和肢体语言。
4
总结一下,三步走解决孩子赖床小技巧:共情+表达真实要求或客观事实+具体选择
沟通前提: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和肢体语言。
小伙伴都学会了吗?小可爱们还有什么育儿难题呢,欢迎一起探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