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经典片段欣赏:理想主义者孔子;优质作文素材!(转载网文)

“那些伟大的人从未离去,那些伟大的思乡从未消失”,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以影像著史,表达中国情怀,讲述中国故事,探寻中国精神脉络。

片段1:孔子老子会面

解说词欣赏

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洛阳城外,阳光透过树梢洒满林间。【景物描写,寥寥数笔,氛围满溢】远道而来的孔丘和他仰慕已久的李耳,做了最后一次交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

年轻的孔丘滔滔不绝,既慷慨,又坦诚,讲述了他对时下风气的焦虑和疑惑,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强烈渴望。【先写孔子】

李耳只是听着,不置可否。【再写老子,与孔子表现形成对照,设下悬念,让读者更期待老子下文的表现】

临别之时,李耳终于打破沉默,说道:“仁人者,送人以言。”【有了上面的铺垫,老子的话更受关注】

他缓缓地送给孔丘一段话,这段话的意义直到多年以后,孔丘才会真正领悟。【站在时间长河的下游评价上游的景观,这样的评价穿越时空,更有哲理韵味。我们还可以仿照这句继续写下去:“李耳和孔丘当时还不会想到,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间,这段话与这次会面反复被后人提起,甚至被演绎成各种故事,还被拍进了纪录片。”】二人执礼作别,此刻他们心中都已明白,今生今世,这样的对谈不会再有。

李耳注视着孔丘渐渐远去。有一瞬间,他感觉到那个年轻的客人仿佛走进浩瀚星空。【化实为虚,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清风徐来,李耳长久伫立在洛阳城外,一动不动。【再加一个细节,更有画面感,千年前的一次会面,被刻画得如在眼前】

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段令人遐想无限的故事,那遥远而又清晰的光芒,一直照耀到今天。【又是穿越时空的评论,这是我们点评古代事例时最巧妙的一种表达技巧】

片段二:孔子办学

解说词欣赏

孔子向众人敞开大门,他打破周王朝多年沿袭的官学传统,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知识不再是贵族独享的特权,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无论出身贵贱,禀赋高下,都应该获得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只要交少许学费,哪怕只有一条干肉,就可以到他这里读书、学习。

很快就有大批平民子弟前来求教。孔子为学生们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这被后人称为“六艺”。孔子办学的地点有个好听的名字“杏坛”,这是一所面向平民大众的开放式学校。孔子要把庙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礼”,传播到村野民间。

“礼”是他所教授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代表着秩序、规范、伦理是维系社会运转、人与人关系的制度纽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认为,“礼”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行事的标准。

以“礼”为基础,孔子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仁”。关于什么是“仁”,他给出过不同的解释,而“仁”的核心就是“爱人”,是做人需要秉持的基本道理。【以上三段,寥寥数语,将孔子办学的几个重点呈现出来】

这位正值盛年的老师,有着丰沛涌动的思想,对教育充满热情。教学相长,让知识如清泉一般流动。当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思考能力,探问天地人生的奥义,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觉。在杏坛广收门徒的日子,是孔子人生中少有的一段快乐时光。

片段三:周游列国

解说词欣赏

重新踏上旅途的孔子已经五十六岁了,但他的心情竟不算太坏。既然鲁国承担不起自己的政治寄托,那就另寻明主吧。而且这一次他并不是一个人上路,一众弟子相随,至少让他不再孤独。怀抱着希望和理想,辛苦的行程也就不乏浪漫色彩。

这群布道者目标明确,他们游走各国,就是为了广播“仁”和“礼”的主张,寄望能为执政者所用。【总说“周游列国”】

他们首先来到魏国,因为被人在国君面前说了坏话,只待了十个月便匆匆离去。前往陈国途中,孔子被匡地的人误视为仇人而深陷囹圄。

弟子恐慌,孔子安慰他们说:“周文王虽然没有了,但周的礼乐文化不都还在我们身上吗?上天若想灭周礼,便不会让我们掌握。如果上天不想灭周礼,那匡人又能拿我如何?”

到了宋国,孔子带着弟子在大树下研习礼仪。宋国司马听说后想要加害他们,就把大树砍了。弟子催促老师快点离开,孔子却依旧坦然。上天既然赋予了我德行,那他又能把我怎么样呢?抵达郑国时,孔子不慎和弟子走散,独自一人被落在外城东门。有人告诉他的学生子贡,说东门有个人,瘦瘠疲惫,好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找到孔子后,将旁人的描述转述给他,【丧家之犬】却引来孔子哈哈大笑:“然哉然哉,说我像丧家之狗,那个人说得很对呀!”

这一路茫茫四野,有迷路不知前途的时候,也有人困马乏风雨交加的时候。他们被盗贼抢走过财物和车辆,也被很多人侮辱过、嘲笑过。有时候连小孩子都会讥讽他们。【选取魏国、宋国两件典型事,由点到面,写出孔子周游列国之艰难。最喜欢这一段影片中孔子的表演,满面笑容能温暖几千年后荧屏前的我】

孔子已过耳顺之年,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他所经历的这段颠沛流离,被后人取了一个轻松的名字“周游列国”。其中的甘苦况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才能体会。

东周列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群人时而衣衫褴褛,形同乞丐;时而鼓琴论道,指点天下。或许那个轻松的名字并没有取错,风声也好,雨声也好,孔子的弦歌一路不断。他以理性的中庸之道面对每一次挫折,却从未动摇,他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勇者。

尽管在世人看来,孔子是如此的怀才不遇、失意落魄。他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国君,被一个又一个国君拒绝。君王们此刻只关心一件事,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霸主,礼制仁爱显然无法帮助他们立时开疆破土,即刻成就霸业。

这是一次漫长的、不知终点在哪里的旅途,一行人走走停停,就这样走过了匆匆数年。究竟该往哪里去,他们并没有计划。每一次出发可能是因为突发的战乱,也可能是因为任性而善变的君王。因为诸侯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随之冒出来的新的机会和召唤。他们的脚下似乎没有方向,但心中却有方向。

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点评周游列国的意义,佳句频出】

片段四:楚狂接舆

解说词欣赏

途经一处渡口时,孔子遇到了一个让他此生都很难忘掉的人。这个人名叫接舆,看起来行为乖张,人们称他为“楚狂人"。

接舆大摇大摆地从孔子面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王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孔子很想叫住他,跟他聊上几句,但接舆没有给他机会,头也不回就走掉了。

在很多解读里,接舆是那个来给孔子当头棒喝的人。过去的时代虽然美好,但终究是要过去了,不如面对未来吧。经过了陈蔡之围的孔子,对很多事都不在意了。

触动他的,或许是接舆唱的最后一句:“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矣。”

孔子已经失去对政治的热情。之后,他拒绝了在魏国做官的弟子子路的执政之请,并告诫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也许从来就只有“礼乐”这一件事。在世人眼中,孔子又何尝不是一位狂人呢?【接舆是道家之狂人,孔子是儒家之狂人,此狂非彼狂。用反问句作结,引发思考】

片段五:孔子晚年

解说词欣赏

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孔子终于回到鲁国,回到属于他的杏坛。当年跟随他出游的弟子,多已学成出仕,孔子在家乡继续开课授徒。相传他一生弟子三千,有贤人七十二,但这些都难以安慰暮年的孤独。悲伤的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

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回,突然病死。陪伴他醉酒的子路,死于战乱。

唯一的儿子,也先他而去。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孔子沉迷于《易》,他翻来覆去反复研读,以至于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韦编三绝】他似乎从中看到了超越个体人生的更加复杂的宇宙和自然。这部四十多年前在老子的图书馆里一扫而过的著作,现在他终于能体会到其中玄妙,他也终于懂得了老子。【与影片开始照应】

公元前479年,病重已久的孔子等来了弟子子贡。他从病榻上慢慢起身,迎上前去,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远远地冲子贡喊道:“你为何来得这样迟啊……”这一年,孔子七十三岁。

岁月苍茫,曾经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黄昏,孔子独自来到大河岸边,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发出了一声悠远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孔子知道生命的有限和遗憾。终其一生,连孔子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他肩负的使命有多么宏阔。他以一己之力游说天下,进而创生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孔子伟大到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伟大的程度】

后世称为儒家的学说,由此开启。他所编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被奉为儒学经典。

孔子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非议和质疑,承担了太多误解。他在生前并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成功,甚至一再失败。然而,这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荣。【转折,转得极有哲理】正是他的那些在当时不被理解、不被需要、不被欣赏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两千年。这些思想,如同一条亘古不绝的大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川流不息,不舍昼夜。【借孔子的比喻来比喻孔子,真是妙喻如舟】


文案金句

1.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2.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个年轻人仿佛正在走进浩瀚星空。清风徐来,李耳长久伫立,一动不动。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一段令人遐想无限的故事,那遥远而又清晰的光芒,一直照耀到今天。

3.怀抱着希望和理想,辛苦的行程也就不乏浪漫色彩。

4.进则儒,退则道。就这样,儒与道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两重选择。如果说,孟轲教导世人如何在世事沉浮之中保持赤子之心,那么庄周则为失意者开辟了一条心灵的归路。

5.当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无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而震撼。在那个众生喧哗的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波澜起伏,蔚为壮观。

6.那些伟大的人,那些伟大的思想,那些众声喧哗的道路之争,奠定了我们曾经的光辉岁月。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屹立,时代精神的火花始终闪烁着。

7.那些跌宕的事,那些起伏的情感,那些面临选择的困顿与坚定,烙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这就是《中国》。

8.他们的洞见穿越了千年,他们的才华打败了时光。

9.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制度,有形的疆域,无形的思想。

10.有情,有义,有爱;有诗,有歌,有梦。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他们见证了——中国。

11.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唐帝国,正在诗意地运行。人间烟火,山河远阔。盛唐,是一种风度,即便喝醉了,也是盛唐的风度。

12.那是一次短暂的相会,却让后世怀想了千年,那是一个飞扬的时代,勃发着无尽的朝气,那是一些有趣的灵魂,挥洒着智慧的机锋。

13.身处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创造历史的机会,主动的,或者被动的。

14.一千三百多年后,人们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掘出多份唐代的《放妻书》,无不惊叹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惊叹于整个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包容。百余字文书透露出一个伟大时代的开阔胸襟,令后世无比仰望而叹惋的盛唐气象留在了敦煌用洞窟和壁画凝固的时空里,也留在每一个小人物自信的身姿里。

15.美酒刺激了人们的头脑和思维,大家不停讲话随口作诗。真挚、夸张、任性、驰骋、清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包容的、宽容的、雍容的、蓬勃的、饱满的、自信的、豪放的、友善的、明朗的、神闲气定的、乐观充沛的、纵情高歌的、意气飞扬的,如太阳般丰富明媚,如星空般璀璨闪耀,欲望和梦想在盛宴的空气中穿梭飞舞。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17.诗人们开始超越一己之穷达,把忧家、忧己和忧国、忧民融为一体,在恣肆的激情中注入理性的思考。家国情怀和人本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下半段进程的重要线索。

18.李白如从天上而来,飞流直下;杜甫如在大地上生长,厚重深沉。无论少了哪一个,大唐的天空都将黯然失色。

19.画完《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留下《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烧出天青色的汝窑工匠,都在完成自己命运般的作品后,很快就消失得了无痕迹。20.男权话语独尊的历史,女性的自由、独立与权力是被遮蔽和压抑的。

人物素材

李白VS杜甫

适用话题:“出世”与“入世”、人生态度

“诗仙”飞扬恣意与“诗圣”厚重深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仍然影响着当下,唐诗也成为中国人不断怀想和吟诵的精神故乡。

世人只知李白放浪形骸,骄狂飘逸,却不知他也有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李白渴望入朝为官大展拳脚,却在担任翰林学士后意识到,自己在皇帝眼里无异于占星卜卦之徒,理想化为笑谈。

安史之乱后,李白乐观写下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无畏且洒脱,始终积极以对,竭尽全力撑住跌宕起伏一生。

而目睹乱世纷争的杜甫,始终不放弃报效国家的理想,唐肃宗被这份忠义感动,赐予他“左拾遗”一职,这也是他一生做过最大的官。

随着唐帝国的逐步崩溃,其仁爱之心远远超越个人凄楚命运,上升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崇高使命感,他终其一生,用诗歌完成儒家“立言”的使命,流露着仁爱,呼唤着仁政,将“诗”与“史”融合为一,滋养流传。

李白和杜甫,中国文学史上不分伯仲的“双子星”,以“进则儒,退则道”的人生姿态,在属于他们共同的时代里奔涌向前,映射“出世”和“入世”两种命运。最终成为影响唐朝乃当下中国思想文化的闪耀“星辰”,滋养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情感沃土。

海瑞VS张居正

“旷世清官”海瑞和“拯世宰相”张居正是明代文官集团里的两个典型代表,他们俩在“大明职场”的人生态度和处事风格也是各有千秋。

海瑞

适用话题:坚守自我、不忘初心

出生“贬官流放地”——海南的海瑞,从小便深受贬官的文人气节影响,注重人格修炼。

巡按御史造访学宫时,地方官员无不屈身跪拜,唯独海瑞不跪,这让他成为明朝官场的另类,一度得罪了明朝整个官场的臣子。

后来,升任户部主事的海瑞,得以进入朝廷中枢部门。他对嘉靖皇帝二十多年都不上朝,沉迷修仙的行为感到愤怒,于是写作长达三千字的《治安疏》,抱着必死的决心,抬棺上书进谏。海瑞对嘉靖的批判可谓是尖刻、辛辣,让嘉靖龙颜震怒。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欣赏海瑞的忠勇刚直,在他的暗中保护下,海瑞幸免于死。

清廉刚正的海瑞给了明朝官场极大的震慑,却也让他成为官场的对立面,他每到一处,就有地方官主动提出离职或请求将他调离。

海瑞死后,人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仅有俸金八两,旧衣数件,其丧事不得已在大家凑钱下才办理完。这位和官场格格不入的“古怪”臣子,收获了无数民心。

据记载,海瑞死后“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时至今日,海瑞刚正不阿、清廉公正的价值追求,仍是后世学习的榜样。

张居正

适用话题: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成为内阁首辅,一直是张居正的梦想。23岁便高中进士的他,当时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官场7年也未能达成夙愿,这让张居正很挫败,于是以养病为由,回了江陵老家。蛰伏的三年让张居正渐渐意识到,只有牢牢掌握权力,才有能力造福天下百姓。

隆庆六年,在朝堂韬光养晦多年的张居正,敏锐窥见风暴的来临。此时的他,已不是当年张扬自负的年轻人,官场的历练让他变得老成持重。

太监冯保与首辅高拱的朝堂争斗,最终以高拱被斗倒为结局,张居正则顺理成章接替空缺的首辅之位。

成为首辅后,张居正在政治上整饬纪纲,通过“考成法”激活官僚体系;经济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人民的负担;军事上,重用名将戚继光,极大抵制了外患;农业上,任用河道专家潘季驯,有效治理了黄河……一系列举措促使明朝实现“中兴”之势。

张居正始终笃定地坚守心中的理想信念,不顾个人名誉也要践行到底的精神,不仅让沉疴日重的大明王朝出现“海内肃清、四夷慑服”之盛况,其主导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亦对后世影响颇深。

经典时评

以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来时路,以现代人的思维审视大历史,《中国》第二季所呈现的既有文化、思想、制度等无形的内容,也有器物、服饰、交通等可见的事物。正如评论指出,一部好的纪录片可以唤醒观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国家形象的一次影像建构。纪录片第二季因此能够给予观众多重思考,极具现实意义。

观众可以追溯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感悟历史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张謇的实业救国,抑或孙中山的毕生革命,都为我们展示了先贤为改变国家所作出的不朽实践,极具借鉴意义。

观众还能够从中学习正确的历史观、积极的人生观和劝善的道德观。让多民族与多文化融合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就像纪录片《中国》制片人、总导演李东珅所说:“我们拍摄的是历史中国,心中想着的是当下中国。不了解历史,就无法认知当下。”

——人民日报政文

《中国》最有意味的形式是“慢”。

一是叙事节奏慢,带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二是影像速度慢,慢于正常速度。

创作者敢于慢、善于慢,把慢作为造梦系统的一部分和文化想象的重要方式,带来一种令人吃惊的表达历史、观看历史的方式,迥异于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氛围,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观看、慢慢体会、静静思考,既体现了主创的底气,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气,用一种沉着、安静、不慌张、不忙乱的意识和能力,为表达传统提供了一种创造性转化的解决方案和新的可能,构建了一种表达历史、观看历史的美感和仪式感。

由此,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国》极大地拓展了或者说模糊了纪录片的边界。它可能对一些依赖传统纪录片观看经验的观众带来认知上的“不爽”、审美上的不适,但它对创新创造的探索给纪录片创作积累的经验、带来的启示,无疑更是值得重视的。

——文艺报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没有断流,这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隐藏于历史深处的力量之源是什么?这是纪录片《中国》诞生的初心。

如果说纪录片《中国》第一季,通过溯回春秋到盛唐的制度与思想脉络,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大致的答案;那么第二季,这份历史深处的力量之源,将被描摹得更清晰。《中国》的每一季都可称为一个完整的表达。

第一季用千年时光的回溯,呈现大一统与民族融合;第二季则再用10集梳理千年思想源变,呈现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诞生,亦呈现世界的平行发展。

那些以各种方式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世界的交锋中,不断吸收新的、沉淀好的,最终缔造了我们的今日中国。

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节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借古鉴今,我们记住来时的路,只为了不迷失方向。

那些曾经历过的振奋与低沉、坚定与迷惘……都已镌刻在我们共有的历史时空与民族记忆里。

而纪录片《中国》只为呈现出其中某一条或某几条脉络,给出一种打开历史的方式,牵引着更多当代人到历史中去,探寻故事、聆听声音、汲取滋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7,814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124评论 2 37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4,814评论 0 32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924评论 1 26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815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562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944评论 3 38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5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859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881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493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943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1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1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978评论 2 34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182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