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线下公益读书会在大家集体共创的能量中圆满成功!
第二章标题为“《弟子规》里有营养”,郭文斌老师让我们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充满了心性教育智慧的作品。我们现在提倡的家庭教育包括心性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如果要说有一个正确的排序,一定是前两个排在前面,最后才是后者。当我们去教养一个孩子,心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就像一棵小树苗的根,只有园丁为它培育了丰富营养的土壤,根才会深厚有力,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郭老师指出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的成功经验,其中的核心就是家道的建设、家风的建设,而它的可操作性的载体就是家训。比如声名显赫的钱学森家族,他们的家族就有一套完整的家训。
这让我想起从小教育我们长大成人的奶奶去世前留下来的一句家训“来要降福,去要谢恩”,每每提起这句话我都会泪眼婆娑,感动不已。是呀,“来要降福,去要谢恩”这八个字是我奶奶一生充满慈悲大爱、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凭借瘦小的身躯能够在我们家族当中德高望重的原因。这几天也是我们衡阳人特别重视的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月半节,供老月”是悼念已逝亲人和长辈的节日。在我在心里,奶奶的精神之光永远照耀着我们刘家大院的每一个子孙后代。
感恩因缘际会让我们遇见郭文斌老师解读的《弟子规》,并且还是同为陶老师的宁夏老乡,他通过《弟子规》告诉我们想要建设好自己的这座生命大厦,就要把生命力建设再落小,小到更好操作的层面。因为我们一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都是由念头决定,那么一旦学会向内在、向念头、向自我、向本质寻求的时候,我们就不再焦虑或者抑郁,而且回归到一颗“平常心”。书中郭老师以自己二十多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的亲身经历,总结了一句非常接地气的话“之所以要学传统文化,首先是为了不生气!”就像孔子评价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两个标准——不迁怒,不貮过。
我和陶老师一起接触郭文斌解读《弟子规》这本书大概一个月时间,通过几期读书会的共读和分享,我们两个都在不断深刻反思,不知不觉日常夫妻相处中也发生了可喜的改变。当我想要对他的行为吐槽时会说“陶子哥,我可以抱怨一下吗?”,他就会竖起耳朵耐住性子听完我表达的内容;而当他想要临时分配工作给我时也会问“你现在有时间吗?”,让我有了一些思想准备不再抗拒。我记得菠菜老师昨天说过“看见即放下,看见即超脱”,如今我们都在一步步地尊重和理解对方,进而包容性和默契度也越来越好!
本次读书会的交流氛围一如既往地轻松愉悦和充满着满满的能量。感恩海东老师机智幽默地导读,感恩菠菜老师金句不断且真挚全然地付出,感恩把读书刻到骨子里的智慧老师,热爱学习并且坚持每一期都抽空过来参加的红梅学长,内心坚强又乐观美好的秋姐,淡定从容且灵动如水的苏苏老师!无论是你们在读书会上精彩的分享,还是在面对生活中的积极心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深信对于大人和小孩,研读经典都是一个净化自己和提升能量的最好途径!让我们一起继续虔诚地传播国学,同时用古人的智慧不断指引前行的道路,一起创造更加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