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多大年纪了,你必须知道,尽孝,最不能等待。
为人子女者,大家可以在心里问一句,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他们今年有多大了?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的。
而且现代社会,由于多数人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对父母的关心也日渐淡漠起来,除了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以外,就连节假日的时候
也不主动问候一声。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有违孝道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即便生活再忙碌,都不应忽视对父母的孝敬。
记住父母的生日,是孝道的具体表现。之所以这样说,有两点原因,即孔子所说的“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个真正孝顺父母的人,会非常关心父母的年龄和生日,他们会为父母健康、得享高寿而高兴。
这样不仅能与父母同享天伦之乐,自己也会有足够时间孝敬他们。
但是,他们也会因此而惧怕自己陪伴在父母跟前的日子又短了些,不能尽孝于他们。
也就是说,父母的生日在他们的心里可能永远都是
惧大于喜的,因为自己能做的太少,而父母能给的太多了。若是等到父母不在的时候你才幡然醒悟,你就算是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
想后悔都来不及了。说起来真是让人伤感,很多人可以记住爱人、孩子,甚至是同学、朋友的生日,可是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
我们常年在外求学、工作,回家的次数也在逐渐减少。也许我们还会经常惦记父母,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问候他们,
有时也会给父母准备一些礼物,可却将有着独特意义的父母的生日给忘了。有的时候,我们或许会给父母过生日,
但程序是越走越简单,孝敬之心也随之淡化。
不管怎么说,忘记父母的生日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明白,只要父母还健在,就是子女们的福分。
所以,从今天起一定要知道父母的年龄,记住父母的生日,要在父母有限的晚年,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做些什么,
最大限度地宽慰父母之心。要知道,在给父母一份孝心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一份安心。
其实,我们的很多遗憾与悔恨往往就源于自己对自身已有生活的冷漠。相反,我们对自己未曾得到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渴望与关注,
并且孜孜以求。得到的太容易,所以不知道珍惜。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这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很矛盾的劣根性。
它让我们在不断追求外在事物的同时,又不断失去了自身所拥有的更加宝贵的财富,譬如父母之爱,试想一下,在这个世界上,
难道还有比父母之爱更加无私和伟大的情感吗?
现在认识到自己以前的不足之处,幡然醒悟,还是来得及的。我们应该记住:永远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当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不
抓紧时间尽孝,最后留给你的,除了悔恨和自责,那还能有什么呢?然后没有能力孝敬父母,父母就不在世了。
所以要赶快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有一点事业才有经济基础,孝敬父母,不要给自己留下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