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大一统,通常立长不立幼。李世民的长子是李承乾,皇位本属于他。
只是这位太子爷不争气。虽然老爸给他找最好的老师,还让他帮忙处理政事,提前熟悉如何当一个皇帝。
但这位太子才能不够,总让李世民失望。渐渐地,李世民对他失去信心。
李承乾不是帝王之才,他明显感受到父亲的冷落,以及弟弟李泰的虎视眈眈。着急之下,联合大臣侯君集一起造反叛乱。
叛乱失败了,李承乾丢掉皇位。而现在储君的竞争者只有两位,一位是李泰,一位是李治。
李泰不论性格,才情,都是上上品,而且颇像李世民,深得李世民宠爱。
而李治呢?性格才情平平,不喜争宠,与世无争。平常就是个小透明。
这场战斗,李泰明显更有胜算。谁知结果却是:李治成为储君。
蛤?李世民你不按套路出牌呀!
其实冷静分析,这个结果虽在意料之外,但却也在情理之中。
李世民是什么人?聪明,仁善,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历史皇帝中,排名在TOP 5 的行列。
李世民这一生,征战沙场,善用能人,想要的都得到了。除了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那就是玄武门兵变。
虽说那是为了权利,为了下属不得已为之。而且后来李世民的这个皇帝干的相当不错。
但毕竟是谋杀兄弟呀!虽说李建成,李元吉也没少害过他。但却没下死手。而他却对兄弟下了狠手。
于是后来的李世民,虽然得到皇位,但却一直因为这件事,深受良心的谴责。
多少个午夜梦回,他都陷入无限后悔中;多少个夜晚,他都梦见李建成和李元吉索命,在噩梦中惊醒。
于是他发誓,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他的儿子们,绝对不能自相残杀。
对,这就是李治能当储君,最后成为唐高宗的原因!
有看官说:我还是没太明白。玄武门兵变究竟和李世民立储君有啥关系?
容我给您细细道来。
咱们前面说过,李承乾的政治生涯已经嗝屁了,被搞下台。
现在有望夺帝位的只有李泰和李治。
咱们先说李泰。李泰是二皇子,按顺位关系,非李泰莫属。当然,李泰也是有才华的。
他懂得投其所好:
首先,他效仿李世民延揽十八学士著书,设立文学馆编撰《括地志》;他展现出来的才华和能力,深受李世民喜爱,李世民还总说:这个儿子,像我像我。
其次,他善了解人心,他知道李世民害怕儿子们自相残杀。就对李世民说,如果他当了皇帝,就杀掉儿子,然后立弟弟为储君。让李世民大受感动,心里那块石头几乎放下。
可以说,李泰的这番努力没有白费,他距离皇位很近了,但也只是很近而已。
李泰这个人确实有才华,但绝非善类。李世民被他一时蒙蔽,但没过多久,就发现了他的真面目:
在李泰表示可以杀子立弟时,李世民向大臣们展示李泰的仁心。
然后褚遂良笑了:皇上啊,李泰逗你玩了。你想想,儿子和兄弟,谁更亲近?肯定是儿子嘛。
这李泰儿子都能杀,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明显是妄语。
李世民当局者迷,听了这番话,心凉了。
又有一天,李世民召见李治,然后发现他心事重重,惶恐不安。
几次问他,才知道:原来李泰恐吓李治,说他跟汉王李元昌关系好,暗示他与太子、汉王谋反一案有关。
然后李世民彻底看穿李泰的真面目:这小子,原来一直在装啊!
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立李治而不立李泰。因为李治仁厚,他即位后,不会杀自己其他兄弟。但李泰就不同了,这么凶狠的人,即位后,一定会杀死自己其他兄弟,斩草除根的。
所以李治,这个最不想当皇帝,最不想争斗的人,却意外成为一国之君。这就叫“得来全不费工夫”。
李治能当皇帝也有其他深层原因:
唐朝刚刚建立不久,国家需要稳定,休养生息才能慢慢走向富裕道路。
这时候,需要有才能的仁德之君。如果没有有才能的君主,像李治这样的仁德之君也好。
毕竟建国之初,无为而治,也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方式啊!
李世民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皇帝,他要为这个国家挑选最合适的君主。
李治虽然资质平平,但性情仁厚,是当国君的不二之选。
臣子们,尤其是一些老臣们在听到李治,而不是李泰当皇帝后,都乐坏了。
尤其长孙无忌,这个皇室外戚,本好权利,但受到李世民猜忌,不得不辞位保身。
本想等下一任皇帝上位,能大展宏图的。
如果李泰上位,李泰自己的“魏王党”已然成熟,会重用他这个老头?基本不可能。
但李治不一样,他无意当皇帝,没有培养党羽。傻白甜看起来更好利用。
拥护李治当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性命。
所以李治当皇帝,除了李泰不高兴,其他人皆大欢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