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3年3月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时长:5小时50分钟
精读打卡文集更新: 4篇(55-58)
整体评价:故事很短,回味很长。(强烈推荐)
这本书很有名,还被拍成电影。讲的是以十九岁娃娃兵的视角看待战争,是一本反战题材的小说。
故事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人公德国高中生保罗1915年走上战场,1918年10月阵亡。没有主角光环,没有英雄主义。不是控诉也不是自白,只是试着描写战争毁掉的一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个小说刻在我的心里,我不知道该如何客观的进行评价。以下文字不谈结构,没有理性的分析,全是情感的倾诉。
大地母亲
书中有很多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无论是休整时看到的火红色罂粟花,还是卧倒时近距离观察沙砾,亦或是自由飞翔的鸟儿,停在白骨上的蝴蝶。自然承受着一切,也包容着一切。无论人类在他的土地上如何肆意妄为,村庄夷为平地,尸骨填平弹坑,炮弹的呼啸,流弹的嘶吼,一切最终都归于大地。大地母亲包容着一切,也接受着一切,家破人亡,云卷云舒。
封面是是一只沾满泥土的手去触碰蝴蝶。一切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妙都被战争撕碎了。
食物和欲望
文中多次提到食物,那是人类原始的欲望,烤鹅,烤乳猪是大餐。发霉的面包,机枪的冷却水也是恩赐。人们可以冒着炮火煎土豆饼,用面包香肠换敌战区女人的身体。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值一提,食物是最坚固的堡垒,是死生面前最大的慰藉。
敌友,战争
战友是搭档,在作战时相互协助。战友是倾听者,在即将崩溃时讲着无聊的笑话。战友是导师,教会你如何分辨武器躲避伤害。战友是陪伴者,能理解你的麻木残暴,陪你偷鸡摸狗。
敌人是什么?是枪口之下你死我活的选择。是别人家的父亲儿子。是和你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主人公多次为敌人动情,甚至试图挽回被自己伤害的生命。脱下军装他们都是稚气的孩子。穿上军装便是杀人冷血的武器。
全书都没有提及,因何而战,为谁而战?也没有说取得了多少胜利或打了多少败仗。只是在不停的强调人又减少了,有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胜败输赢都比不过逝去的生命。
故事的结尾,主人公同其他人一样毫无声息的死去。我们不必探究他因何而死。他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16,543,185人之一。他表情安详的接受了这一切,结束了一切终于结束了。他知道在战争之下无人生,还即使是躲过了炮弹,也再也找不回安宁平静的过去。
被毁掉的一代
我觉得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即使看到了这些描写,也无法真正的走入他们的内心。下面是两大段的黑体原文摘录。我只想和你们就这样看着,静静的看着……
我很年轻才20岁,我对生命的认识唯有绝望,死亡恐惧和连接着痛苦深渊的失控。我看见民族间被迫为敌,人民沉没无知,愚蠢,顺从,无辜的相互杀戮,我看见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在制作武器和言辞,好让这一切更精妙更持久的延续下去。
人们不会理解我们先于我们成长的那代人,虽然和我们在这里共度了几年,但他们还有张床有份工作,他们会回到过去的生活中永远将忘记战争,而后与我们成长的一代人,跟我们从前一样对我们感到陌生,把我们推到一边,我们对自己来说也是多余的,我们将继续成长一些人,适应一些人,会融入一些人,会无所适从,年华将化为乌有,我们终有一死。
感谢看到这里,没有一篇书评可以代替阅读,希望大家阅读原文,分享感受。“千人千面、百书百看”我们下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