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翻译:君子的心地,如同青天白日一般,没有不可告人的东西;君子的才华,如同珍藏珠玉一般,不能让人轻易知觉。
句解:何谓君子?就是不为利益所诱惑、不被情感所左右、顺乎人性道德的宗旨行事之人。可如若其言行不一,所行之事与心中所想并不如出一辙,那还能叫君子吗?慈善家做慈善不为公益效力而为声名荣誉,学者志学读书不为提高境界而为炫耀才识,这样的人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就属小人,从最根本的道德上看就已失为君子的身份,尽管他们所行确善。但是,这其中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前者所谓慈善家做慈善虽为名声,但在结果上他们确实为慈善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使很多贫困地区的人民得到了帮助;某些学者读书虽心术不正,但读完通本后他也确实掌握了很多他本未有的知识。根误而果同,其亦有其益,如果你从主客观不统一的角度来看,他们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从功利主义来看,他们的贡献值得肯定。由此我们衍生出: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是完全有可能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于一世,人与人之间想法差异如此之大、生活乐趣如此之无穷。在此我不再多赘述此,这已经牵扯于作者原文要义千里之外,我之所以补充这些,就是要帮助读者打开一个新的思路之门,让你们明白面对一个通俗易懂的句子,我们要能举一反三自我思考出更多的道理。因此,就真正的一个君子而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能行正行,事正事,豁达大度坦坦荡荡,就像蓝天一样尽展现于众人眼前,没有一丝保留,又怎会有隐瞒呢?
君子有才吗?君子是不一定要有才的。俗话说: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无才是君子,而有德有才叫贤人。有才的君子炫耀自己的才识,他还是君子吗?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炫耀无非是要比较,比较下来无非就是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如你的才识多,这样就使得别人感觉到你是在羞辱他们,从而对你产生怨恨憎恶。君子既行正行,事正事,又怎么会存在别人对君子产生怨恨憎恶的事情呢?我曾经深受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一句话的影响:得体体现于自然之中。什么都不做叫懒散,过分的展现叫表演,而真正的君子在表现自己的修养、展示自己的才能时,一定是顺乎道德的宗旨,在自然而然之下完成。
结语诗:今辈汝当知,青天在大遐。
烟云随流逝,君子非嫮姱。
学士不为才,慈人不为家。
心术虽不正,尤有绩可嘉。
故知众彼事,权衡在心闼:
根误非百害,果同尚能花。
才有三间类,各类聚万沙。
有才谓小人,无才谓君子,
兼者谓贤达。
宜置其何为?春自开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