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诗云老师的简书,她们学校的教研氛围很浓,老师们都积极上进,让人羡慕,特别是她当上教研组的做法,首当其冲,让人敬佩。
我们学校都是单打独斗,谁下谁的棋,谁走谁的路,集体教研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形式,排个照片,写个报道,交差完事。
如果要有什么新的教学想法,和同年级的老师交流,不会碰撞出火花来,因为没有理会,不管你说出来,他们都会说不赖,很好……让你无话可说,交流戛然而止,时间久了,干脆不说了,闷着头自己做事。
因为没有交流,没有碰撞,所以一个人进步的很慢,甚至徘徊不前。因此,每每看到哪个老师说自己跟着团队一起学习的时候,心生羡慕,有时还会嫉妒,我咋就没有这样的好团队呢。还在,我加入几个外面的群体,跟着他们也学习了不少。但是,如果自己身边有这种学习环境岂不更好?
昨天,看了诗云老师当上教研组长的文章,也对照自己,我也是教研组长,我做了什么?有没有冲锋在前,做出榜样?有没有引领年级组的老师们一起成长?想想,有,但是没有心想事成,关键是没有人响应后,自己的动力也就消失了。
其实,自己心想没有事成的事儿多了。
暑假,我把语文课程标准带回家,说完研读,看到了新的课程标准,又想对比读,结果,读是读了,但是没有仔细研究,更没有对照,去发现新的教育动向。
延时课的第二节是大语文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学生会有兴致?因为学生也学习了一天了,让他们一直写,不愿意不说,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第二节课就得轻松一点,既能学到知识,也得有趣味才行。
思考后,除了我们共读的书目,可以交流分享,那么,还可以跟着课本去旅行,把文本向外延伸,开阔视野,获得知识。内容都准备好了,教室的电脑却闹脾气,怎么也连不上网,无法观看,只得放弃,拿起书本继续阅读。心想事又没成。
心想不如行动,有想法了,就得想办法落实到行动,知行合一,才会有进步。
对自己喊一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