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由路遥先生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2年首次出版。该书从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纠葛矛盾,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众阶层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抓住三月的尾巴,我读完了路遥先生的这部《平凡的世界》
从月初到月末,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领略完了路遥先生这部多达300万字的恢弘巨著。
读罢,感觉自己好像突然从那场改革巨浪中抽身而出,然后又回到了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里,像是一场梦,一场很逼真的梦。
昨天,和一位资深的自媒体行业的学长聊天,提起这部巨著,他说,路遥先生的这本书曾经一度让我不想接触别的任何书籍,真的,我就想一直把它读下去。
惊讶于路遥先生不朽的文笔!
跟他聊天时,我跟他提及到今天这篇文章的构思。
他很惊讶:“学弟,你真能从这个视角写一篇文章?很小众化,也很独特的一个角度啊。”
最后他鼓励我说,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期待你的文章。”
所以,这就是我今天我文章的主题:以《平凡的世界》浅谈金钱观。
前段时间,接触了好几篇讨论大学生金钱观的文章,自己的公众号也有转载过一次,写的很现实,也很有道理,大多向读者铺陈了这样一个观念:有时候钱真是一个好东西,它的确能让你少一些烦恼,活得更有尊严!
站在同龄人的角度,看这些道理起初是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可能是我们这一辈人从小接收到的纯教育式观点有关吧,觉得正直青春年少,何必这么早就把金钱看的这么透呢,难道我们这一代90后就这样过早的承担来自金钱的烦恼吗?
可看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突然发现,是得好好静下来想想这个看似俗套的命题了,可能我们得开始喜欢“铜臭味”这个词了。
先从书中的核心人物孙少安开始谈谈吧,这个扎根在黄土高原的朴实的壮劳力。
不同于其它庄稼人,孙少安是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的,他曾经读到高中,可是因为家庭原因,他不得不辍学: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要上学,自己的奶奶也常年卧病在床,仅凭父亲一个人怎能拉扯这一大家子啊。孙少安是个懂事的孩子,读完高中就放弃了学业,替父亲扛起了家中这个破光景。
孙少安很大一段人生是极其悲剧式,从他离开学校那天起,本来可以有很好的学业上的前途的,可是他不得不放弃。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田润叶,村支部书记的女儿,后来的公派教师。两人因为地位上的悬殊,孙少安不得不放弃属于他们的爱情,即使在润叶主动向他示好以后,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
有时候,金钱的缺失竟然可以把人逼仄到如此狼狈的地步,放弃学业,放弃自己爱的人。
可能孙少安家光景好一些,有了钱,不愁吃不愁穿,他完全可以继续自己的学业,那么这个把庄稼照料的全村第一的能手也能在学业上干出一番成就来,那么那个贫穷的双水村可能也会出一名十分优秀的革命干部。
如果有点钱,可能孙少安不至于嫌弃自己的身份而不敢和自己最深爱的润叶结婚。
可能这一切都是钱惹的祸。
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有它一定相似性的。孙少安的情况在当代社会依然不少见。
可能我们现在不至于像孙少安那个年代一样,连吃穿都是问题,可金钱依然成为了很多人与人之间抹不去的隔阂,从往年的仇富事件,到后来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富二代,官二代,孩子的起跑线问题,依然折射着人们关于金钱的讨论。
正如我之前看到的那几篇文章反应出来的问题来看,是的,有时候金钱的确能够解决我们很多问题,也能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有时候爱钱并没有错。起码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里就曾经向我们传输过这样的道理。
再来谈谈孙少平吧,孙少安的亲弟弟,这部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了。
路遥把这个人物塑造的太丰富了,以至于我觉得他可以独立成一本书。这是个堪称完美的孩子。不仅有他哥哥身上那份懂事体贴,更在于他时刻在与命运搏击着。
当然,孙少平也是一个被金钱折磨着的孩子,高中毕业以后,为了摆脱农民的身份,他不得不去黄原城搬砖头,为了那每天几块钱的微薄的工资,为了生计,为了自己还能继续看书,而不是每天在田地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枯燥生活。
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同样被金钱束缚住了手脚,他太爱学习了,可是生活的贫穷不得不让他暂时放下追逐梦想的脚步。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不是金钱的缺乏,那孙家这两小子要有多好啊,凭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求,无疑,他们将有令人艳羡的远大前程。
所以我时常感觉《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悲剧,在那个黄土高原上上演着的一幕幕悲剧,饥荒年代,人们因为金钱丧失了太多追逐自己梦想的机会。
可能,任何一位读者看完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人的故事,再也难装出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豁达了吧。
你视金钱如粪土,生活有时候就会视你如粪土。
多么残酷的例子啊!
其实回到我们这一代90后,甚至可以缩小圈子看看大学生,很多人或许会抱着一种极其清高的心里看待金钱,满不在乎,太早的谈及金钱是不是太土了,我们只要诗和远方!
是啊,谁都向往诗和远方,孙少安和孙少平不也同样向往吗,可现实面前,我们受着太多的束缚了,比如金钱。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金钱有时候成为了我们支撑梦想最强大的动力。
前段时间有同学开始和我一样做自媒体,在百家号上面发文章,我用的是一个已经转正的号,再加上偶尔会向公众号和杂志社投稿,会有一定的稿费收入,而同学刚刚起步,百家号在新手期没有什么受益。
他几次提出想要放弃,他说,迟迟看不到收益我也不知道应不应该坚持下去,虽然他这样想法有点功利性,或许也有点偏激,但换个思路,对呀,正和我平时在简书上结实的一些优秀的作家一样,他们时常和我说到,其实写一篇文章被人转载有时会索要一定的稿费,这不是在出卖自己写作的梦想,而是在尊重自己的劳动,而有时钱就是最好的补偿方式。
有时候太过虚幻的东西往往难以独立存在,他需要外在实物的支撑。
当然现代教育下我们的确也不能太过功利化了,我们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金钱之类的报酬,但同时也不能因为太过奴隶化了,生活有太多美好的东西等着我们发掘呢!
当然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1208页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叙述,现在我将它摘抄如下。
是啊,我们过去太穷了,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也要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如果这样看待金钱,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仆。归根到底,最值钱的是我们活得有意义。
无论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大背景下,我们都不不必太过玻璃心,觉得视金钱如粪土是一种多么清高洒脱的行为,也不必如旧社会地主阶级一样成为金钱的奴隶。做好自己把握好金钱的尺度,你就可以活得既洒脱又有尊严。
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