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27个月的“熊孩子”
跟我挤在一起睡是娃的睡前例行公事,“挤在一起”的说法来自于一篇童话故事,里面的小熊在玉米堆上睡着了,睡梦中被一阵“好挤呀,好挤呀!”的声音吵醒,原来是玉米粒儿们在说话。他们羡慕小熊一个人睡多宽敞;而小熊却说挤在一起多暖和,于是它抱着一颗玉米跟玉米挤在一起又继续睡觉了,嘴里还说着:“挤在一起真暖和,真暖和!”小娃很喜欢这个故事,经常让读给她听,也是从这里学来“挤在一起睡”这个说法,每天睡前都要求跟妈妈挤在一起睡觉。
她要求的挤在一起还挺讲究,倒像是紧紧地抱着,像抱在身上一样,抱得近了么,脸也挨得近,呼吸都能冲到对方脸上,所以我经常故意把头朝下或是朝上与她的呼吸分开,但挤在一起还是很热的。有时候挤着挤着她就睡着了,有时候挤一会儿就要求自己睡了!她睡在我的右侧,她爱趴着睡,所以呢,我一般都是我的左手绕过她的腰抱着她的肚子,右手抓着她的脚丫子。昨晚,这姑娘非让我要换个手抱她,我觉得抱不过来,跟她说她不理会,大哭大闹,我自己么已经非常困了,她闹了我也生气,我说不跟你挤在一起睡了,自己转过去睡了。她就委屈地挨过来说:“妈妈,我要跟你挤在一起吶!”她哭了一会儿,我听着哭得心疼,边给她擦鼻涕边跟她平静地说明原因,告诉她妈妈那样抱着她,她的肚子会不舒服的,她终于停止哭了,我就又试了照上面的方式挤着她,她又开始发飙说不对,抓着我的右手说要这个手抱着她肚子。这次,我干脆顺着她的意思,好让她明白这样是行不通的。原来这娃确实是要我的右手从她肚子那里绕过去,我的手臂被压在她的肚子底下(因为她是趴着睡的),我好奇地问:“这样对了吗?”她开心且肯定地说:“对了!”还要求我的右手弯过来手掌抱着她的腰背中间部位,另外一只左手么,被要求抓着她的脚丫子。这下世界安静了,她内心满足了,开心地说着什么话,这时候我基本上不跟她说话,在努力的假装睡着了,打个呼什么的,想着过一会儿啊,她就会睡着了。我心里也在想着,原来她说的有道理啊,果然是小孩子想象力要丰富得多,知道这个方式抱会舒服,或许手臂那部分有点肉也确实压着挺舒服。大概抱了五分钟后,或许是她也终于发现这个抱法不舒服,她大声说要自己睡,然后我赶忙欢快麻利地抽出手,她马上自己翻到离我远一点的位置找个舒适的睡姿躺好,嘴里轻声欢快地说会儿话,过一会儿就睡着了。我自己早就困得眼皮打架,一会儿也睡着了。
孩子为啥“熊”?
育儿书上说的,这个2岁多的孩子是熊孩子,果然不假,我家姑娘平时不闹的,但一闹起来就很凶猛那种,非要跟照她说的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的自我在萌芽成长,他们能独立去做很多事情,大前提就是要有满满的安全感和妈妈肯去放手。
家长为啥不懂孩子的“熊”?
白天要工作,晚上好不容易回到家看会电视,看会手机放松一下非常正常啊!如果是全职妈妈更是陷于繁琐的家务中去,孩子能自己玩最好不要过来烦我好吧?我有朋友圈要聊一聊的,我又淘宝要逛一逛的,我偶尔还要读个书的!我已经很不容易了好吧?就像我,昨天早上5点就起床了,要写字,要读书,然后给娃做早饭,再呢,带娃散步,做午饭吃午饭,下午去打了一小时乒乓,吃晚饭,给邻居五年级姑娘补习英语。晚上又陪着你读书和玩,带你洗漱,我已经耗尽了精力好吧,都十点多了,我多想能躺下就睡觉啊!可你还要来折腾我,为娘的苦,你咋一点不懂呢?满满都是泪啊!
家长怎么才能处理孩子的“熊”?
我还想说的是,孩子在成长,家长更需要成长。你爱孩子不假,可是更需要以让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爱。很多时候孩子”熊“在哪儿,为什么”熊“,我也有时会觉得是孩子不懂事反而去责怪孩子,其实孩子的每一次”熊“都是有原因的,这就需要做家长的我们珍重做到爱心与耐心,只有懂了孩子的”熊“前因后果,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孩子也会更加懂事起来。 我的做法是:
一:“顺着她”做法,非原则问题下,都听她的。比如外出前建议她加件外套,但她说不穿,那我就不硬给她穿。我跟她说我会带上外套,若是她出去后觉得冷就及时告诉娃。虽然出去玩的时候碰见熟人们总是说我这个妈妈太粗心,孩子穿得太少会冷会冻到的。但是事实证明,娃真的自己知道冷暖,她没有因为不穿外套而冻到过。
二,安全感做法: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次亲小娃并跟娃说:“妈妈爱你”或是“我爱你”,让娃感受到也具体听到妈妈爱她。我是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妈妈那里学来的,他妈妈就每天给小奥巴马说很多次爱他,奥巴马说虽然他妈妈很忙,但是让孩子知道妈妈对他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晚上有30分钟左右亲子互动时间。这个互动啊,就是各种以她喜欢为标准的游戏,比如给她挠痒痒,比如跟她一起爬行比赛,还有她最喜欢的让我当人肉滑滑梯,我要是坐在床上呢,她会让我把双腿支成三角形,就是一个小滑滑梯了;她还会爬到我的背上滑下去呢!胆子大得不得了,当然她非常注意安全,她的身体很灵巧这些动作完成得很好,爬上去,换个身,屁股坐在我的腿上或是背上,开始下滑,平衡性很不错,毕竟这样玩,安全是首要的。
三,就是读绘本。大人读书能促进心智成长,小娃读书能促进心智发育。我家各种绘本有两百多本,都放在书架上,爱读哪本书,她就自己去找出来,拿着书要我读或者要娃她爹读给她听,基本上我俩都不会拒绝她。故事里面各种丰富的图片能考察小娃的观察力,而各种故事则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还有不少能直接在育儿过程中使用,我常跟她讲道理时就举书上的例子。比如让孩子学会分享,就说皮特猫跟大家分享汉堡的故事,皮特说“分享真好!”孩子很容易听懂并接受了。
所以,就像最上面出现的情况,我按照“顺着她”的做法,最终把手放在她肚子底下,当然若是我早一点这么做会更好,早就皆大欢喜,孩子不用哭闹,我自己也能早点睡。还好记错能改,善莫大焉!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育儿的同时“育”自己。
育儿的同时“育”自己
读书就是一种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而且你还可以跟孩子一样从读绘本入手。绘本是了解孩子内心的一个非常好的通道口,也是增长育儿知识的好办法。比如读了《你睡不着吗?》,真心被里面的大大熊感动,它每一次都耐心地问小小熊睡不着的原因,平静地听完小小熊说的话,并确信它说得对,小小熊反复地说怕黑,从小小的黑到最后洞口大大的黑;大大熊呢,就给小小熊一点一点地增加灯的数量,并一次比一次拿的灯大,最后还抱着它去外面看大月亮;大大熊手上的书不仅仅指读书,还可以指家长手上的手机啦,或是紧要的工作或事情。大大熊选择把精彩的书放一边,虽然内心非常想继续读,把安慰小小熊放在首位。最后小小熊终于睡着了,大大熊坐在熊熊椅上一手抱着小小熊一手拿着书读,读着读着两只熊都挤在沙发椅上睡着了,整个故事非常温情,最后的画面更是有一种深深被触动到的美好。我扪心自问,哪里做得到这么耐心?
观察孩子,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把书上内容付诸于实践。比如我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也有抓狂的时候,但是给自己一两分钟,问下自己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就像上面的例子,我想着的还是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不然楼下的公公婆婆要被吵醒的,边上的邻居也会被吵到要说话的。你就是跟两岁孩子吵,根本就超不出个胜负来,她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