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语教研上,教研组提前给我们布置了自行观摩何捷老师的《猫》一课,并写出观课的感想。这篇老舍的《猫》,是一篇很经典也很古老的文章了,记得我上小学时,就学过了。看似一篇大家都上过的文章,但在何捷老师的课堂上却呈现了满满的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听下来,给我以下几点感受。
一、目标定位精准。不论采用什么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节课的目标明确是第一位的,目标准确了,朝着目标去努力达标,那就落实了真正的核心素养。在何老师的课,有好几次,他都让学生通过读目标,一遍遍强化学生把目标装在心里。
二、体现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语用。在课的伊始,何老师通过“屏息凝视”和“枝折花落”这两个带有多音字的四字词语,让学生读懂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说出写猫的特点的词语,不得重复,体现了学生对新鲜感词语的积累,也把猫的性格全部概括出来了。从找词,找句,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中,特别是何老师还整合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写法的学习和运用。何老师让学生找到了猫的诸多特点后,从词、句的意思的表达中,通过辩证思考,作者对猫的情感是喜欢的,但他的语言却不是直接来表达,而是用反语的形式来表达,何老师还引用了《西游记》中如来佛和孙悟空的关系,通过感悟,学生立马运用,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来试着用反语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对它的喜爱,学生很快就能表达出来了,真可谓水到渠成。
四、课堂气氛自然和谐。我想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然的课堂上一定是学有所获的。一节课,可以听到学生情不自禁的小声,也听到了学生在读书时,把“字里行间”中的“行”读错了,老师立马指出纠正,也听到老师幽默风趣的评价和比喻,让师生关系和谐到至极。我想,真实的课堂,才是让人舒适的,轻松的,人人专心的课堂。
这也许就是大师的课与我们的课的不同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