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就像一块留言板,记录着河西走廊的历史变迁,唐朝即在上面涂了跌宕起伏的一笔,《敦煌大历史》第十一章“唐蕃互动与敦煌石窟”描述了这一时期河西的动荡巨变。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国力强盛,疆域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有效管控了河西走廊,还通过安西都护府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域。几乎同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也悄然兴起,松赞干布在统一诸多部落后势头强劲,他便向大唐提出和亲请求,可李世民根本没正眼瞧他,一口回绝了,经过几轮军事较量,彼此都冷静下来,最终促成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迎来一段蜜月期。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陷入混乱,吐蕃趁机侵蚀了天山南北的大片领地,并将魔爪伸向河西走廊。
而让大唐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安禄山最值得盘味。他起初只是幽州军中的一名“捉生将”,类似于现代的侦察兵,由于其头脑灵活交际能力强,屡有战绩,深得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珪的器重。安禄山特别会来事儿,任张守珪为干爹,从此平步青云,升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安禄山的高情商再次助力其步步高升。
安禄山通过贿赂朝廷官员,不断向唐玄宗李隆基传送捷报,引起了大唐最高领导人的关注。他还非常擅长跳胡旋舞,300斤的大胖子竟然能如陀螺般灵活旋转,这令沉迷音律的李隆基和杨玉环非常开心,安禄山趁热打铁拜杨贵妃为干娘。公元751年,唐朝宫廷内上演了一场亘古未有的滑稽大戏。33岁的杨贵妃为49岁的安禄山举行“洗儿礼”,娉娉婷婷的宫女们将肥仔安禄山洗刷干净后裹成肉粽,抬到花车上过街巡游。
安禄山之所以甘愿如此被折腾,目的是换来他的权势滔天,其集平卢、范阳、河东三个节度使于一身,统领大唐三分之一的兵马。权力是欲望的春药,能催生出更大的贪婪。安禄山最终因一言不合而造反,迅速攻克东都洛阳,兵锋直指长安。悔不当初的李隆基急令各路援军救驾,可仍难以阻遏叛军,唐玄宗再频出昏招,以作战不利之名处死名将高仙芝,自毁长城,最后首都沦陷,仓皇出逃,马嵬坡缢杀杨玉环。
趁中原大乱之机,吐蕃攻占了河西走廊,敦煌沦陷。可又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老话,敦煌不仅由此躲过了唐武宗灭佛运动,还与青藏高原上的郎达玛灭佛擦肩而过,幸运之神两次眷顾敦煌,并带来唐、蕃文化在此交融的繁盛期,令人深感欣慰。
读罢第十一章,我即陷入深思,历史终究是强人缔造的,李世民、松赞干布、安禄山都可谓是狠人,他们主导了时代车轮的走向,而芸芸众生不过是轮胎碾压大地时带起的尘埃而已,诸如孤独终老吐蕃的文成公主、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杨贵妃,但他们又是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浪花,让尘世多了情趣,添了颜色。大千世界因强者与凡夫的混搭而变得异彩纷呈,敦煌壁画因佛陀和飞天的共构而丰富多彩,伟大与渺小便在氤氲间淡化了界限,因和果即在轮回中模糊了首尾。我们又何必纠结于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一切顺其自然吧,我心安处是桃源。
2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