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天空又飘起雪花了,入冬以来,这已经是第六场雪了。几乎每隔一到两周就要下一场雪。
雪天路滑,对于行车和行人来说都会带来很多不便。任阿姨就是小镇上的一位老人,遇到这种天气,儿子阿勇就会看着她,不让她外出,只好关在屋子里,望着外面的天,不敢去遛弯,也不能和老伙伴聊天了。
任阿姨是一位瓦匠,60岁才退休。年轻时,也是很威武神气的。和同行的姐妹、兄弟一起,在她们的巧手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打地基、砌墙、码砖、室内基本建设,样样精通,技术全面。对于在城市里见惯了江苏建筑队身强力壮的工人劳作施工的场面,很难想象这些女建筑工人攀高建房、和泥抹灰、担水搬砖,连半自动化程度都没有达到,无论技术活还是体力活,全靠工人的人拉肩扛。在任阿姨所在的小城,有70%左右的瓦匠都是女性,她们的手艺、细致、诚信,让当地的客户和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直到60岁,为了给孙子陪读,支持儿子外出打工赚钱供孩子上学,任阿姨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那时候见到同龄的同行还奋战在一线,而且工资上涨的幅度越来越大,有时还是心痒痒的。
瓦匠是一个精细活,建房子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决定着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决定着使用者的安全和直接的体验感。干了半辈子建筑工作的任阿姨,那种认真和谨慎的元素已经融入到了她的血液里,就是陪读也是兢兢业业的。
不善于与人沟通,习惯于用行动说话的老瓦匠任阿姨,为了孙子也学会了和老师沟通。关于孙子的座位、分班时的意愿、学习状态,甚至高考志愿方向,她都能够和老师及时有效地沟通。一位老人的朴实与诚恳,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任阿姨的孙子在学校里遇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顺利地考入到一所211院校,在当地的小镇引起不小的轰动。
孙子上大学去了,家里只剩下任阿姨一个人,还没有来得及规划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儿子阿勇就辞掉工作回到母亲身边,在当地跑出租。不到半年的时间,任阿姨在一个风雪天,走路不小心滑倒,手腕摔伤骨折了。阿勇居家照顾母亲三个月,基本恢复健康。从那以后,阿勇再也没有出去跑出租,也没有再找别的工作。
起初,邻居和家里的亲人都说三道四的,认为阿勇50岁不到就开始在家啃老。一直都很要强的任阿姨也担心自己拖累孩子,劝阿勇说,“你就放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还没有老,还能照顾好自己。你们如果同意,我现在还能出去给人家建房子,不比年轻人差呀。”
阿勇说,“我暂时不想出去工作,在家里调整一段时间。”春去秋来,阿勇这一调整七八年就过去了,他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放洗脚水、铺床,像小时候母亲侍候自己一样,耐心地侍候着母亲。那些周边的流言、指责,也一点点消失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连续七八年的时间,阿勇精心照顾母亲,就没有改变过。
渐渐地阿勇的兄弟姐妹感觉安心了,可以放心地工作,经营自己的小家。那些邻居、任阿姨的老伙伴们也都从嚼舌头,开始变成羡慕和想而不得的无奈。
无论是当时的说三道四,还是现在的交口称赞,阿勇都不作任何解释说明。其实,那时候辞职回家并非偶然,是当他看到好友彬子在母亲突发心脏病离世时,表现出的那种痛苦和恐慌,让他深刻领悟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残酷。他不想面对那种恐慌和悔恨,他想抓住当下可以陪伴母亲的每一天、每一寸时光,只想踏踏实实地守在母亲身边做一个好儿子。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最好的孝顺也是陪伴。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