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静】者清静、静虑吾身心之谓也!
行者若然修炼有果,须从【静】中得来。
《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常言道“心静神安天堂路,意乱心慌地狱门。”即是对【静】之巨大作用的最好解释。
古之圣人贤哲都是以【静】来确立做人的标准和生命枢纽。也就是人的大中心呀!
圣人贤哲们倡导和践行【静】,并不是以求得静来说静。而是为了达到至善之境所提出的要求!
行者一旦习静达到了【至善之境】,则世间之名闻利养、毁誉称颂均不能够扰动你的心,不用特意追求静而自然静了。
今天那些为了达到静并刻意追求静的行者,没有得到真传。都说:“紧紧锁住'心'这个顽皮的猿猴,并且牢牢拴住'意'这匹脱缰的野马。”
这种有追求有目标的有为入静之法,是极难控制的。一旦控制不住,就说这颗心到底是没有办法静下来!
那些求静者也不想想,这静不下来的原因,是由于没有修为“致良知”的过错!一但达到“致良知”则清楚明白静之要义了。
明则见到天下所有事物的理,都有他内在产生的原因,一毫自我的私意都参杂不得。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知止】才能有定的产生。一旦达致【定】,【静】也就在其中了,也只有【静】下来以后,才能【安身立命】!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