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一直强调平等的观念,以至于我有一种错觉,以为豆姐就是家庭最高领导人。
小丫头热衷于过家家的游戏,而且热衷于当妈妈,我的角色通常是她的宝贝,至于胡同学么,有时候是宠物小狗,有时候是“宝贝”,有时候是另一个妈妈。
豆姐当起妈妈来,可谓驾轻就熟:叫起床、做早餐、洗衣服,送宝贝上学、接宝贝回家、给宝贝做饭、给宝贝洗澡,读绘本,哄宝贝睡觉……全程无缝衔接,俨然一个能干的全能妈妈,连台词都给胡同学设计好,时不时还要指导一下“宝贝”怎么撒娇。
也许是当“妈妈”当久了,她说话的口气越来越像一个家长。看到胡同学指挥我做事情,她义正言辞地说:“爸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我躺着看书,她说:“妈妈,你想眼睛变瞎吗?”
当然,她说得对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很识相地配合。
然而也有比较难以判断的时候。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吃完饭回家,时间已经八点多了,她一定要绕道另一条远道回家。在她的坚持下,我只好陪她绕了,结果她又要求去快递柜那里。我没有答应她,给了她两个选择,要么自己一个人去,要么跟我回家。她一边跟着我走一边哭诉:“呜呜,妈妈,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呜呜~”
到了家里,她越想越委屈,哭个不停,质问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我解释了很多遍,说现在太晚了,要洗澡睡觉了,基本上也是对牛弹琴。
现在想想,我的耐心也不够,我说:现在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不要哭了,准备洗澡;要么你就自己一个人去。
她还是无理取闹一样地哭,我准备代她执行第二种方案的时候,姥姥把她救走了。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果然学会了我说话的精髓,现在经常说: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要么……
事后想一想,我并不是一个好老师。她说的是对的,我为什么不肯蹲下来?听她说一说非去那里不可的理由呢?自以为我在讲道理,其实是在用讲道理的气势和语气让她害怕和服从。
她也许不仅学会了那套说辞,更学会了我的不耐烦和不容商量的气势。
豆姐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不讲理的孩子。逛超市,她提出要买什么东西,我们要是提出另一个建议,她也会听我们意见。不小心打扰了她,跟她道个歉,她一般都会说:“没关系!”有时候坏就坏在自以为没错不道歉,或者敷衍了事地道歉。
有一次吃晚饭,她吃完准备溜下餐椅去玩,胡同学拉了她一下,反倒把她弄摔跤了,头还磕到桌子上。我们以为她会哭,谁知她自己爬了起来。胡同学说:”对不起,下次下来能不能不要这么溜?”
她生气了,一个人跑到房间里去,还不忘用关门的力度宣告她生气了。
胡同学犹在感叹:啧啧,这脾气,不知像谁的?
我静观整场政变,什么都没说,当然,也没必要干预,她有生气的权力。
胡同学去偷看她,原以为她会哭,没想到她一个人在房间搭积木,拿两个玩偶自己跟自己说话。
睡觉前,我提起这件事,说:“你怎么生那么大的气呀?还把门关得那么响?”
她说:“爸爸都把我弄摔跤了,还说我。”
我说:“你可以生气,可是你喜不喜欢我关门关得那么响?”
她想了想说:“那你以后也不要生气把门关得那么响。”
好吧,我们一起努力,戒掉生气时的暴力冲动。
我们之间当然是对等的,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你,就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我们嘴上说着我们是平等的,实际上做得远远不够,习惯使然,还在用我们的观点左右她的选择。
去公园,我们想各个地方都游玩一番,她却对沙子情有独钟。胡同学说:“沙子有什么好玩的?现在越来越热了,去玩别的吧!”一再催促。
她恍若未闻,埋头挖了一条又一条水沟。这些水沟纵横交错, 看不出什么名堂。我给她撑着伞,她给我介绍:“这是水的路,水浪来的时候,会从一头流到那头。”我一看,果然,水浪一来,水会顺着水沟蔓延,这些水沟还挺有趣。我夸她:“你是一个排水工程师吗?”她很受用。
有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其实并不是我们眼光看到的那么回事。
她喜欢玩沙,就玩一会儿沙子,没什么大不了,也许在沙子里感受到的,并不比书本里少呢;她喜欢玩泡泡,就玩一会吧,也许能从泡泡里得到的乐趣并不比别的少。
放下评判,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矛盾会少得多。
如果经常用权威来压制她,她会越来越迷茫,不是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小孩就是一个叛逆的刺青;如果经常跟她强调“听话”,她当然会质问:“那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太多的时候,孩子的问题大多源于父母的认知。
更多内容,请关注‘’虎皮猫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