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开店》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熊开店》的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熊开店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法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与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以小熊开店这一充满童趣的情境贯穿整堂课,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帮助小熊解决各种商品买卖的数学问题。这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课堂开始时,学生们一听到要帮助小熊经营商店,都表现得非常兴奋,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购买商品的价格计算到数量分配,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小熊的商店里每个布娃娃 6 元,24 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这样的问题,学生能轻易地理解题意,并尝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通过解决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直观演示,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商品和价格,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起除法运算的表象。例如,在讲解“把 12 个苹果平均放在 3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时,用 12 个苹果模型实际操作分一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从而理解除法的含义。其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在讨论“20 元钱能买几支 5 元一支的铅笔?”时,小组内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用乘法口诀来计算,有的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不同的方法在小组交流中相互碰撞,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从多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除法问题。
(四)及时反馈与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在课堂练习环节,能及时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正确的解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并鼓励他们再次尝试。例如,当一位学生在计算“36÷9”时出现错误,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让他说说自己的计算思路,然后引导他发现错误所在,并让他重新计算,当他得出正确答案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这种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不足之处
(一)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由于部分小组讨论过于热烈,导致时间超出了预设,使得后面的课堂练习时间略显紧张,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练习题目,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各教学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把控,提前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教学过程能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二)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努力兼顾全体学生,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个体差异关注还不够。在提问环节,较多地关注了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觉得问题不够具有挑战性,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一些较难的问题上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数学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在讲解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时,有时会出现教学语言不够精炼、重复啰嗦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理解上产生混淆,或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解释除法的意义时,过多地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述,没有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准确地传达概念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简洁、准确、规范,用清晰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数学知识。
三、改进措施
(一)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更加细致地考虑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并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可以在小组合作讨论前明确讨论的时间限制和要求,加强对小组讨论过程的巡视和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回归主题,确保讨论高效有序进行。同时,在练习环节,可以根据题目难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对于重点和难点题目,可以适当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对于简单题目则可以快速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关注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问题和分层练习。例如,在新授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基础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时,也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素养
加强对数学教学语言的学习和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书籍和文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自我反思和总结,每次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更加直观地发现教学语言中的不足之处,如语速过快、重复啰嗦、表述不准确等,并加以纠正。同时,多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和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学习他人在教学语言运用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准确、生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小熊开店》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努力为学生打造更加高效、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