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第十二封信。
写这封信的原因,是记者在报纸上发文,指责洛克菲勒吝啬、捐款不够多,洛克菲勒以“保持沉默,不加辩解”来应对这个指责。
洛克菲勒用抓野猪的故事,来解释为什么“让我出钱比让我赚钱更让我紧张。”
一个村庄为野猪所害,村民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阻止这些野猪来村里搞破坏。有一天,一个老人带着很多木材和粮食进了村子,他说他来解决野猪的问题。
老人首先找出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然后在这个固定的地方撒上粮食。野猪刚看到这些粮食的时候吓了一跳,但是很快就有野猪闻着香味向前,并吃了第一口。接着其他野猪也慢慢过来吃这些粮食了。
然后,老人在固定的空地上多撒了些粮食,并在不远处竖起一块木板。那些野猪被吓到了,不过来吃粮食了。但是粮食的香味还是诱导一部分野猪过来吃粮食,那块木板好像也不妨碍什么,其他的野猪慢慢也过来吃粮食了。老人以后每天都在粮食周围竖起几块木板,慢慢的这些木板就形成了合围。
再然后,老人开始在木板外面立下柱子加固这个木板围起的圈,野猪就像开始一样,远离一段时间,然后慢慢的回来。
陷阱就这样完成,老人出其不意的收起陷阱,那些进去吃粮食的野猪就全部被抓到了。
洛克菲勒对儿子说,“一只动物要靠人类供给食物时,它的机智就会被取走,接着它就麻烦了。”
用同样的道理来反观一些人向洛克菲勒要求资助,是不是像这些野猪一样想要不劳而获?
洛克菲勒如果让这些人轻而易举的从他这里拿到钱,那就是助长了这些人不劳而获的心理。
洛克菲勒认为,但遇到有人来求助的时候直接给别人钱,会让人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这种心理会使人“失去勤俭、勤奋的动力,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所以,他不愿意理会那些让他捐款的人,不愿意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我们确实要有助人为乐的美德,但是直接给别人钱并不是在帮助人。给别人一笔钱,他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下次再遇到问题时,他依然解决不了,依然会来要钱。如果这样,助人为乐不仅不是帮助别人,相反是害人害己。
这里,我想到一句中国的古话:救急不救贫;还有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真正的帮忙,是让一个人站起来,有意愿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培养能力去解决必须面对的困境。
洛克菲勒说,“吃免费午餐不会使一个人步向坦途,只能使他失去赢的机会。而勤奋工作却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是我们享受成功所付出的代价,财富与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信末,洛克菲勒以一个寓言故事结尾。
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去世前,让整个国家的聪明人写一本智慧语录,以这本书来照亮子孙的前程。这本语录多次删改后,只有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话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但是更多的理解是:得到任何东西都要付出代价。就没有想那么长远,把这句话的意义延展到工作或者人生中。
如果把这个理解放到生活中,我们想要什么,要如何去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仅仅是洛克菲勒的这句话,脚踏实地的努力,那肯定是不够的,毕竟这是一个“勤奋无用”的时代,是一个机会贫乏的时代,也真的是一个机会多多的时代。
很拗口,是不是?
就像有人说的: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天下有便宜的午餐,至少是相对便宜。
在脚踏实地的努力之外,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很重要,毕竟总有人想吃免费的午餐,防人之心要有。
也要保持创造力,关注与社会的沟通与接轨,去寻找便宜的午餐。
说明:此文是本文原创,欢迎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