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跑跑了29分钟,又一次跑进30分之内,这已经是第二次跑进三十分钟之内,看来成功的体验是必须要积累的。给自己一个小小的鼓励。
昨晚写故事到第九章,写了3000字左右,还算是满意,只是对章节的结尾部分还有些含糊,需要今晚再润色一下。必须要感谢珍妮老师一下,她昨天的问题给我的主人翁郁一些启发:
郁问青北“人的敏感度很高,见人一面,内心就有感受与认知。我对人,经常感觉看不透,说不出那种感觉。是不是还是阅人太少或者以前琢磨人太少?”
青北回答说:“是求生的欲望,就是潜意识里必须要活下来。我的相处模式是割裂模式——就是先对对方有个判断,和克富老师说的相似,对与错不重要,先把对方特征放大,比他自己感受的自己更加真实。这样可以加速碰撞,减少时间成本,我先做出一个姿态,然后对方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其实都是在加速这种碰撞。”
写下的是际遇,到最后都成了不由分说的理由;没有什么是最重要的,在生存面前。
还要感谢我的求助夏不停地给我写信,其实也给我很多的支持,在郁从山洞滚落的那一瞬间,她先恐惧了自己将要死亡,然后就担忧自己死了之后父母亲怎么办?
我们恐惧死亡,我们在恐惧什么?
这是需要在故事里面继续觉察的事情,我还要带着我的求助者夏继续觉察,就像跑步一样,希望能觉察出人生新高度。
昨天赵老师,在群里掀起来关于心理三维和时间的讨论?大家都很受启发。
关于心理的三维,确切的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体、相、用?还是理性反应、感性反应、悟性反应?
赵丽老师给出了物理思维的概念,长度、温度、数量、时间。
照此是否可以推论,心理的三维是理性空间、感知通道、累计成功体验、时间呢?
然后抽象到理性反应、感性反应,以及由理性反应和感性反应叠加质变到悟性反应呢?
大约在七八年之前,那时候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我认识了石霞姐姐,她的工作模式震撼到了我。
有一次她组织活动,带领我们一起从海口出发去博鳌玩,有开车的捎带不开车的。可是中途就传出一些抱怨声,就是开车的觉得不公平,多花了油钱。
然后在服务区,霞姐就给大家开了个会,意思是说,加油的把路程算好,加了多少油,回去找她算账报销,不能因为一点点钱浪费掉了此行的心情和目的——带着目标工作。
很快就到达了博鳌,中途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大家玩的不亦乐乎,最后的收获是巨大的。
接连几件事情下来,我发现霞姐姐的魅力,基于理性的思考,干什么事都把目标放在前面;玩的时候往疯了玩,寻求极致的体验;最后不仅收获了业绩,还收获了人心。
在那一个瞬间,我大脑里出现了一个词——基于理性基础的感性碰撞的不确定性融合,后来我也在文章里面分享过,现在想起来依然感到震撼。
像极了咨询,就是基于人性,健康不健康的诊断,有个理性的认知,然后打开感知通道,在碰撞的层面实现真诚通道的全部打开,然后至于碰撞的结果,就随风而扬吧,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我想最后就是悟性反应吧。
所以听到克富老师将这一段的时候,我感触很深。
再一次向霞姐致敬,致敬那些才华横溢,玩出生命极致与色彩的人儿是美丽的,魅力的。
我想这就是狭隘的对心理三维的理解。而时间,刚好从腐烂的味道,到平静,然后其实还可以有欢愉,完成了一个循环,这是小说的里面的故事。
而真实的人生,其实比故事更动情,更慌乱;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生命的机遇是不由分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