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趣,最近关注的几个微信公众号都开始出现一个特点,就是引人入胜的标题加干货满满的文字,每每就要你感觉到有所收获时,文章末尾都会冷不防的来个什么付费社群,或者类似技能训练的小课堂,比如写作、理财等,当然收费是必须的。
从不久前采铜老师弄了一个付费的读书圈引起了一些争议,到前几天罗辑思维转入付费订阅,就如某大V公众号里说的,现在是知识付费时代,这是一个浪潮,一个赚钱的浪潮。
知识到底需要付费不付费另说,但赚钱,努力赚钱,本就是是天经地义事,无论是李笑来老师还是众多大V的“知识变现”,一没偷二没抢,赚点钱也是应得的。
微信公众号教主咪蒙不是说嘛,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于是,现在随便打开一个有点影响力的公众号,大都是积极向上的激励,怎么实现财富自由啦?怎么在职场获得竞争力啦?怎么写出10W+的文章啦?干货满满。
但归根结底,其实,大多还是以功利赚钱为目标导向,努力提高职场竞争力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进而保证自己的市场价值,而学写作的干货,都是建立个人品牌,树立个人影响了,进而难免还不是组个什么共读社群,或者付费读书社。
可我们的功利,其实是因为焦虑。
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几天北京的房价又飙升了,清北毕业的都买不起学区房了,可学区房为什么还要那么贵?而前段时间某大V的文章也是说,现在阶级固化已经形成,上升通道已开始关闭,有木有一点快抢船票的感觉?
于是我们不断寻求突破口,不断把自己变得优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赚钱的本领,同时,也不断迷茫,不断焦虑。
可奔着钱去的努力,快感的持久力能有多久?别人不知道,可现在我看这些赚钱的文字有点觉得腻。
今年年初开始抄写《古文观止》里的名篇,前段时间正好抄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现在虽然几近而立,但里面好多句子其实还是可以脱口而出,不过现在抄写的时候就有了别样的感觉。
文章简短,描绘的其实不过是王羲之和友人曲水流觞的趣事,放在现在,除却文绉绉的作诗桥段,约几个好友去野外郊游,或者现在文青喜欢的在大理洱海边骑个自行车,心旷神怡的感觉和王羲之那时的开心并无二致。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可永和九年是哪一年呢?公元353年,也就是说,这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开心事,却能让千年之后的人也能感受到那时的快乐怡情,文字会毁灭,遗迹也终难寻觅,可到底是什么才能穿越千年呢?
是作为人的感情,是人而为人的喜怒哀乐,是生而为人的悲欢离合。
于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依旧能让人心酸,看《祭侄稿》依旧能感受到颜真卿的极大悲痛,我们不会关心现在开封府其实不止有包拯的塑像,其实还有欧阳修主政的场景,可却记得,某个醉醺醺的老头,夕阳西下时,自问自答,“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即便苏东坡的苏堤造福一方百姓,颇有政绩,可我们还是大多只记得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而另一个例子是印象当中严肃忧愤的孔子。
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探讨学问,孔子问大家未来的规划,结果子路、公西华、冉有一通宏图大志,建功立业。可曾晳就比较有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说你们一个个要年薪100W,成为人生赢家,我就和小伙伴去春游洗个澡,开心的跳个舞唱个歌就很满足啦。
孔子在这时的反应是“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曾晳)也”。
人生在世,其最关键的事,归根到底,还是落在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得快乐和幸福上,物质基础能为精神世界打下基础,可情感上的满足绝非物质可以替代。
你说你要好好赚钱以后带父母去旅游,其实可能只要你过年回家,亲自给他们烧顿好菜就会很满足,你说你要努力赚钱,买房买车,其实如果有个愿你和你一起到老的伴侣,彼此相依,一起努力,即便粗茶淡饭,未必就过得悲催到哪去。
我们在努力追求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时,有时候不妨停下脚步,静一静,想一想,去看看云卷云舒,去看看人来人往,去体味自己最真实的存在,去暂时的抛却物质去想想你内心最快乐的东西。
愿在这功利的世界恣情的活着,愿不带功利的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寻找自己热爱的东西,而应该去相信,这种纯粹热爱才是支撑你走的更远的最强动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