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这本书告诉我们更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生活中哪些方式是学习的误区?又有哪些是正确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是经过了作者的11年研究论证得出来的结果。
生活中常见的学习误区
①重复的阅读记忆,划重点。这些会让你的大脑,出现已经学会了的错觉。我们把一篇文章,一个概念或者是一个知识点,读得滚瓜烂熟。那等到真正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或者是写下来的时候,不一定能写得出来。②集中式的练习,就比如说考前的一两个月的集训。比如单一知识点的集中练习。对长远学习效果不太好。
③人们在无意识之间总是会去选择更轻松的学习方式。然而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好的学习方式。
检索练习
学习完之后,自己去回顾刚刚学到的内容。事件概念等,自己能够复述出来或者是写出来。比如,小孩子学习的抽认卡。或者是,学完之后的一个小测验。这样可以加强我们的记忆,阻止遗忘。
检索练习的另一个说法也叫做测验,考试。①我可以让你明白哪些,你是知道的,哪些事你不知道的。了解到我自己的认知判断是否是正确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继续努力。②可以巩固你之前所学到的那些知识,强化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以有时候困难或者挫折,也是一个小测验。让我想到考试之前刷卷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间隔练习。
间隔练习可以使知识存储得更加的牢固,而且也比集中练习更为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知识会遗忘。再检索这些知识,就会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重新学习,巩固。就会进一步强化记忆。
穿插练习
在同一主题下可以进行不同小节的穿插练习。比如绘画主题,步骤123。以步骤1,步骤3,步骤5,步骤2,这样子穿插跳跃练习。相反的就是集中练习,从简到难依次练习。从感觉上来说用穿插练习,要比集中练习,学的更慢,见效更慢,但是有助于长期的记忆和知识的掌握。
多样化练习
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不同的情景当中去。学到的知识可以活学活用。比如练习网球时,可以练习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球。比如练习投三米距离的沙包,可以练习2~4米等的距离。再比如,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底层的认知规律,然后用这个规律去联系解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景。
这些各种练习之间可以进行组合,交叉来进行。有间隔,有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反思以及细化。在心里做事件的预判以及预演。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去掌握知识。
打造自己心智模型
搭积木的方式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学习的新知识总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刚进入新的一门学科,完全没有基础没有学过的知识的时候,有可能是无法自主学习的,我们的感知是有偏差的,有可能我们感觉是对的,但其实是错的。或者不知道哪里是对哪里是错,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快速更有效率的去提升。这时候可以去找一个业界内比较好的老师去指导,这样效率才会更高。
学习策略总结
检索练习—生成—反思—细化—巩固。(学习时各种练习进行组合。一个小测试,先自己尝试解答或解决问题,最后再看结果。然后进行反思,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应该怎么样做?我是怎么样做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做?下一次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然后细化完善每一个细节。)
书中金句
你想要精通某件新事物,就删除抱怨,去全力应付那只熊。
我们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们的能力。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