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壮时期(731——745)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谢灵运的《泰山吟》,因为泰山的浓重的宗庙色彩,所以写成了板滞的颂体。李白的《游泰山》以游仙诗的形式写天地间的自由与快乐,符合泰山神仙道的形象。杜甫的这首诗选择了一个“望”的角度,将泰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和象征崇高的人文意义融合成一个整体印象,概括出泰山的主要特征,一个象征造化为例和代谢变化的自然奇观。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绝顶的向往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2.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咏物诗以有寄托为上,否则纵然肖形写貌酷似物象,终欠骨力。而咏物之妙,却在寄托自然现成,无须附会。这首诗只是咏马,但从马的骁腾矫捷,堪托死生,无不看出诗人自己气骨峥嵘的独特面貌,胡马横行万里的气势,也是诗人当时目空一切的锐气。全是凌厉的气势和胡马锋棱般的骏骨相得益彰,可见出杜甫早年咏物诗的功力。
3.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古人谓“春星带草堂”,“带”字成为佳句在此之妙,在虚而不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结尾说坐中人有以吴音咏诗勾引起作者对吴越之游的回忆,并不仅仅是写他不忘驾偏舟游吴越的往事,更是求取功名而终,不忘归隐江湖之意。功成身退原是盛唐人普遍的立身原则,“当须报恩已,终而谢尘缁。”(张九龄)“济人然后拂衣去”(王维)“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李白)杜甫也有“不愿论簪笏”的“悠悠沧海情”。
二、旅食京华(746——755)
4.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从诗里引用李适之罢相后所赋诗来看,应作于天宝五载四月适之罢相后,七月贬宜春前。诗中所提到的八个人物身份地位相差很大,有王公贵,有宰相侍郎,也有布衣山人,共同的特点都是醉得有仙气,都表现了酒醉之后不受任何世俗观念和清规戒律束缚的精神状态。杜甫饮中八仙强调的是他们将醉醒行迹、王公至尊、仕途富贵,世俗人情乃至佛门戒律等统统置之度外的高迈绝尘之气,这种狂放阔大和自由,正是杜甫心目中理想的开元时代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到天宝中已经逐渐失去了他的时代条件,杜甫对此即使没有深刻的体会,也不会毫无感受,他写这首诗就不仅仅是一时兴起,或许还蕴含着他对行将消逝的开元精神的深深怀念。
5.送孔巢父谢病归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杜甫歌行体的特征在这首诗里有了充分的体现,诗的第二部分围绕开头四句进行了第一次跌宕,然后第三部分又在承接上文进行了又一次更大的跌宕,最后收束回到眼前。这首诗是赠给孔巢父和李白这样狂人的作品,所以这首诗写得狂放飘逸,神气之极,颇似李白的风格,但声情的酣畅沉厚终究是杜甫自己的特色。
6.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天宝十一年,杜甫和高适、岑参、薛据、储光羲五人同时登上慈恩寺塔,现存的四首诗中以杜甫诗深度和新意上为最。全诗有两个总领:一个是立意在大雁塔的“高”字,重在所见;一个是立意在“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重在写所思。是的,缪斯也有两点,第一个是按生活经验想象银河流动是真有水声,第二个是景物描写中隐含朦胧的寓意。
7.前出赛九首(选一)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第六首纯为议论,表达了杜甫对于战争目的和民族关系等根本问题的见解,见识远高于当时所有的边塞事,杜甫这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反对当时的穷兵黩武,也适用于古往今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一切战争,因为警策,所以传世。
8.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中所写的内容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集中反映了天宝年间唐王朝多次发动边境战争所引起的一连串严重社会问题,如果对诗里所指之事解释过实,反而低估了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汉乐府叙事往往以片段情节或单个场景表现某一类社会问题,杜甫自觉地运用了这种表现艺术构成典型化的具有巨大历史容量场面,正是其新乐府学习古乐府又加以再创造的结果。诗中大段的对话里可以看出杜甫涵咏汉乐府古诗的用心。诗虽以叙事为主,但是始终充伊着沉痛忧愤的激情。此诗采用杂言歌行的形式,句式韵律随感情的起伏奔泻而抑扬顿挫,除了三五七言的交替以外,还融合了民歌的各种手法和通俗口语入诗等技巧,凡此种种,均可见其对民歌表现手法坚收并蓄而又变化无迹的功力。
9.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 ]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首诗有两个句子需要特别关注,一个句子是:“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杜甫没有蹈袭前人从头到脚全面铺写衣服的套式,而是别出手眼刻画背后的装束,既符合观者隔花临水,不能近看的视觉印象,又给人留下比正面描写更多的想象余地。因而,能在融会汉魏乐府和陈梁歌行的创作原理的基础上,自创新,调丰富的女性描写的传统手法。另一个句子是:“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诗句所写是春天应有之景,但西王母的青鸟衔着红巾飞去就不是一般的信使了。古人认为杨花、苹、萍虽是三物,实为一体,这里暗指杨国忠和虢国夫人等本是兄妹,而杨花又有一典,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白花私通,白花惧,降梁,改名杨华。下面再用西王母和汉武帝交往与青鸟为使者的典故,青鸟即为男女之间的信使,二典并用,可知意不在写景。
10.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载,杜甫这时以移家长安南城的下杜城,长期困守京师,多方干求而一无所获,难免牢骚满腹,愤世嫉俗,作为同一时期的白丝行贫交行或悲哀自己如数素丝被污又遭捐弃的命运,或发为感叹世态炎凉的愤激之词,与这首诗的情绪一致,可以参看。杜甫在诗中提出了德尊一代和名垂千古的矛盾,知何用固然是愤极之言,但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德高者就一定该穷了,可见这是一个历代有志有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醉酒当然会醒,醉酒虽然可以和鬼神相通,但是醒后必须面对现实。杜甫并不像后世崇拜杜甫的人那样冬烘,毕竟他生长在儒道佛各家思想兼容并包的时代,对于现实的不平,使他激发了对古训的怀疑和思考,正是杜甫的深刻之处。
11.后出塞五首(选一)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历来传为名句,一则在于以落日风声为背景,选择军旗和战马这两种军营中的典型事物,分别从色彩的映衬和声音的配合两个方面勾勒出形象鲜明的画面,二则在于文字粗犷有力,气魄极大,因而境界雄浑苍凉,而声情悲壮豪迈。《后出塞》中战士盼望立功的豪情壮志,也与盛唐边塞诗人借书写英雄主义精神的主旨正好相反,只是为说明边功致乱的主题做铺垫。
12.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 ]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 ]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慄!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
这首诗是最集中披露诗人一生心事的长篇。全诗以皇家探亲的过程作为主线,虽然从结构上可以分为明志述怀,途径骊山和到家经过三部分,而以咏怀为一篇正意。第一段一气七八层转折,跌宕起伏,连绵不断,后一层意思从前一层意思引出先反后正,自嘲自解在回顾往事的万般感中倾吐出不遇之悲和身世之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兼济与独善的冲突,也在痛苦的反省中得到解脱,最后又轻巧的将撒开的思绪兜转回来,回到眼前廓落无成的处境,这就以议论推驳的层次形成抒情的回环往复,体现了杜甫议论入诗,又能保持诗歌情韵的艺术独创性。第二大段从章法利益来看,仍是扣住寒暖对照贯通盛夏,从所选势力的典型性来看,又结实了唐代剥削者最基本的剥削方法——租庸调的实质。诗人不觉大声呼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点千古名句更成为诗情发展的必然。第三部分,杜甫能够从自己的不幸,看到此事的典型意义,一个下层官吏。家里还有蠲免租税的特权,尚且不免在秋禾登场时饿死亲子,更何况贫困失业之徒和远征戍边之兵,这不仅可见诗人推己及人的仁者之心,而且在平人的骚屑中显露了一处即发的社会危机。魏晋以来,咏怀类诗大多用托物比兴的手法,采取五言古诗的体裁,集中反映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想,根据自身经历抒发所见所感。本诗按照还家的时间顺序,通过真切描写沿途见闻和到家后的情景,集中表现他“致君尧舜上”的抱负,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力,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从而为咏怀诗开出全篇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新形式。篇制虽巨,而章法完整,构思精密,可谓无一字落空,无一处闲笔,堪称最见杜甫平生大本领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