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主动去接触的外国文学书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好多老师和同学都特别赞扬这本书,抱着好奇的心态就打开了,但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书中每个角色的名字都太长了,记不住,所以放弃了,后来也就对外国的书籍不再感兴趣。
最近几年,趁着对书籍的感情越来越浓厚,分别购买了《光荣与梦想》、《必然》、《未来简史》、《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书籍,均已失败告终。也就是《没有指针的钟》,因篇幅较短,且是小说,所以咬牙读完了。但总感觉除了读出了一部分黑人与白人身份地位不平等之外,并没有读出任何孤独的感觉。所以现在我得出结论:除高深文献外,只要是我读不懂的都不是好书。
虽然很多国外的书籍我都未读完,但在我读到的有限内容里面有一些问题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比如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话题:死亡。
在我小时候的生长环境中,长辈是不允许说死字的,因为不吉利。可我想:死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就像一句俏皮话说的那样,打我出生起,就没打算活着离开这个世界。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那为什么我们不讨论研究一下呢,以便它来临时不至于那么的手足无措。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葬礼,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亲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现在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人们对你以及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评价,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你希望他们回忆起你的哪些成就和贡献?你希望对周围人的生活施加过什么样的影响?
让我们来回答一下上面的问题,我是一个不太在意别人怎么评价我的人,只要我认为对的事就去做,不在意别人的意见,但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至少在自我评价中不是。30岁的年纪还未能给亲人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导致他们经常为一些小小的生活开支而委屈自己。
我自认为最大的三个成就就是有三个女儿,我是一个女儿控,未结婚时就想象着将来要生女儿,特别看不得女儿撒娇或受委屈,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给到她们,不给她们施加较大的压力,尽我所能去帮助她们塑造正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要求他们有特别大的成就,健康快乐就行。
针对死亡时能想到的人生目标才是真正的目标,所以以终为始,重新安排我们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保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让爱人父母孩子们衣食无忧,另外自己也要充裕的时间去陪伴他们,特别是孩子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着补不回来,所以这些就要求我们自己的能力,一定要比较强大,才能说挣钱就是顺手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提升自我水平,学习知识保持好奇心,大胆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人曾说,如果一件事情10年就能做成功,那我不感兴趣。成长亦是如此,我们只管努力,就像王煜全说的那样要下苦功夫,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关于死亡至今我都没有想得太深,希望有机会能和兴趣相投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