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仿佛就是丧文化的源头,好像就是佛系代言人。我们这一代人仿佛被贴上了标签,是被跨掉的一代,苟延残喘的一代。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都很丧?
1.
有人会说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就算学了喜欢的专业也没有什么用,去了也不一定学,学了也不一定会,会了也不一定考,考了也不一定过,过了也不一定能毕业,毕了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2.
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挂着耳机无所事事的人,教室里的人无论坐在哪里都是各怀心事,回到宿舍就是三五成群的开黑,吃鸡……
每天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恳恳护肤,啤酒泡枸杞,可乐加党参,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健胃消食。
我们的生活好像被“丧文化”包围着,在我做公号的很长时间里,在后台留言经常会收到一些留言,关键词就是——迷茫
留言一:学姐,最近我每天无所事事,手机不想玩,睡觉睡不着,学习心不静,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每天变得好焦虑,崩!!!
留言二:在过一段时间就马上要实习了,各种烦心事接踵而至,真的感觉怎么做都会有种无力感,真的好怀念高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年纪……
3.
自从上了大学,在高三磨出来的狠劲,以及强大的意志力,被大学消耗的差不多了。
你是不也这样呢?
你拿着一本书,兴致冲冲的要去图书馆看,看一会就玩手机。
你上课听讲,听一会就听不进去了,开始玩手机。
你要考四六级,假装买套卷子,写了几笔就不写了,开始玩手机。
你要考研,在自习室里装模做样的学习,有没有学进去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可以玩手机玩半夜,从却来没有学习学到半夜。
……
有时候你对事情感兴趣的时候还没有成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不觉得遗憾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记得蔡康永曾经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4.
前几天我正躺在床上玩手机,突然收到一个远方朋友发来的消息,她说:
"我感觉我上了个假大学和我理想中的不太一样。我和室友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而且努力学习也不一定能获得好成绩。那些经常逃课的人,期末背背答案也能考得差不多。拿奖学金好像和成绩也没有太大关系。
我就是突然很恐慌,觉得自己的大学一点意义都没有..."
其实这是大部分大学生都会面临的现状,是我们的通病。
有时候我们变畏手畏脚,不太敢去闯。比如就拿毕业我是要创业还是就业,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面临这些选择每一个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了解。你迟迟做不了决定,不是你没有想法,恰恰相反,是你那个都想要。你羡慕考研之后就会有高学历,你羡慕公务员会有铁饭碗,总之你被灌输太多的信息。
在这个时代总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当然很多人对这个深信不疑,选择对固然很重要,但也恰恰是因为我们的过度选择,反而让我们犹豫不决,没有了选择。
20岁的年纪以我们的实力根本看不到全貌,更预测不到未来。
我们没有老道的经验,没有睿智的眼界,看不到楼上的风景,不知道脚下的泥泞。
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一句话:“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生活很残酷,偶尔丧一又何妨?我就是很丧,但是丧中带着光。丧过之后,我们知道肩上的担子很重,还需要我们抗。面对丧,我们选择了一种自嘲的、黑色幽默的、颓废的、很丧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情绪。
也许快餐时代下长大的,我们太急于求成了,可能我们理想的不够纯粹,也现实的不够彻底,这我承认,但是我们并不像上一代人,我们对规则跟稳定,没有崇拜也没有尊重,我们渴望与众不同,我们渴望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不管有多少人向我们兜售所谓的人生经验,我们还是要不顾一切的跟这个世界死磕到底。因为我们不想普普通通的活着,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去成为一个“体面”的普通人。”我不是另一代人,只是另一种人。
可是年轻人,在这个一无所有的年纪,你没有什么输不起的,怎么输,你都赚了。你一无所有,世界会给你所有,想要从世界得到所有,先要学会脚踏实地。无论输赢,都敢与世界来一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对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