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这个词大家听过。其实就是不拘泥局限于一个格局的意思。其实我们能够发现,身边有不少人越来越倾向于“不拘一城”的生活模式了。
首先做到这一点的,其实是退休的一辈人。他们往往会有两三个居住地——自己老家的房子,子女的住所(至少一处),每年去休闲度假的地方,或者还有祖籍老屋亲戚家等等。适度的走动,其实能够让退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个前提一方面是成本考量,身体状态支持与否,还一个就是有没有足够的契机理由了。
同样,奋斗的年轻人一样要考虑到成本和身心状态,以及是否有契机。我们拘于一城的主要原因在于“走不开”。而走不开其实主要受到工作和家庭的影响。想要能“说走就走”,或是让自己能相对“逍遥自在”,或许是很多人的梦想吧。
个人对“不拘一城”的理解,其实不是在某个城市工作生活,偶尔度假旅游的这种“长短模式”。由于工作和家庭等原因,我们似乎还是被强力束缚在了某一个“常驻城市”,即使这个城市越来越不“友好”,我们可能也不得不继续“捱着扛着”。回忆身边有“逃离北上广”的朋友,本质上就是想通了,与其咬牙坚持,不如远离已经畸形的“超级城市”算了。希望人们把你埋在一个缺乏幸福感的城市,这种心态或许情怀多于理性吧。当然这个话题本质上是我们如何能够选择好“自己的主城”。
这个社会很复杂,人群也很复杂。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有小富即安的人,也有安贫乐道的人,更有争名夺利的人。如果你身边接触的人和你三观相悖,其实你是不太舒服的。尤其是强势人群往往要灌输他们觉得“正确恰当的活法”。每个人都会期待幸福感,然而幸福感并不等同于财富增加,而是持续性的身心愉悦,只是财富增加仿佛对身心愉悦增幅比较明显罢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在今天,经济基础至少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温饱状态,一个是小康状态。身边大多数人是能够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的,但达到所谓的小康却存在一定的难度了。个人理解小康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比如吃得健康安全,教育医疗保障较好,工作压力不影响生活质量,拥有休闲娱乐与学习的空间,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稳定,环境宜居等等。
如果你想要有不拘一城的活法,其实核心在几件事——你要有双城或多城生活的理由(比如工作因素、家庭关系、城市机缘等),你的人际关系不会因为非同城而恶化,你的身心状态和财力允许这样操作。注意,一直到处奔波的出差生活(空中飞人)可不是我倡导的不拘一城模式哈。
其实有很多工作适合不拘一城的模式,比如演员、歌手、运动员、老板、自由职业者等等,他们有的拥有相关城市的房产(住自己家),有的是亲密关系(住亲戚朋友家),有的是业务关系(住公寓酒店)。和一城不变的模式想比,前者的生活体验会更多样化,不容易陷入小圈子困局,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色彩和性格,这就跟你混不同圈子就有不同体会是一样的。
个人理解不拘一城不意味着城市之间必须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气候、人文等等)。这个模式的优越性,其实在自主可控,多层机缘和变频愉悦。当然从一城到双城甚至多城,也是得看缘分的。我认识有朋友全世界有至少三四个据点(欧洲、加拿大、澳洲、北京等等),每个据点都有往事的羁绊和再去停泊的理由,这是多城生活的最明显特征。
人类的未来属于星辰大海,但一开始都只是极少数人能够遨游太空。同样,对于生活范围的扩大这件事,也必然是从少数人体验,到越来越多的人都接受并选择这种生活的趋势。现在就有一群双城生活的人,在北京工作,在天津生活。或是在上海工作,在嘉兴昆山苏州等城市居住的情况。高铁和飞机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双城生活有的是周末回家,有的是天天往返,至于这种模式的幸福感,要具体分析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