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是杜甫称赞唐朝盛世的诗句,我们也可以从诗句中看出当时的唐朝当时有多么的富足。
但是如此富庶的唐朝居然在安史之乱后,走向了下坡路,可见安史之乱并非一般的叛乱,那么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而安史之乱又是被如何平定的?
安史之乱起因,是杨贵妃还是唐玄宗自己
开元二十三年,李琩和杨玉环相识在一场婚宴上,这场婚宴的主人正是咸宜公主,也就是唐玄宗的女儿。李琩作为唐玄宗的儿子,自然去参加了这场婚礼。
而杨玉环被邀请去参加婚礼,但与其说是被邀请去的,不如说是杨玉环的叔父给杨玉环求来的机会。毕竟杨玉环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该发挥自己在联姻上的作用。但是让杨玉环的叔父没想到的是,杨玉环引起了寿王李琩的注意。
十七岁的李琩暗自发誓,一定要让杨玉环嫁给自己,于是在婚礼结束后,他进宫告诉自己的母妃也就是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李琩声情并茂的说:“自己一定要娶杨玉环为妃子”。
作为母亲,武惠妃自然尊重自己儿子的意思,武惠妃也就和唐玄宗说:“希望唐玄宗能给李琩赐婚。”
唐玄宗特别宠爱武惠妃,自然答应了武惠妃的要求,当年就给李琩和杨玉环赐婚,两人在结婚后也是如胶似漆,但是这样的好景并不长。
两年后,李琩的母亲武惠妃去世,唐玄宗特别难受,觉得后宫的众多妃子都比不上武惠妃一人。伤心欲绝的唐玄宗对朝廷大事一点都不上心。
上奏的折子堆积成山却得不到解决,大臣看着这情况内心也是十分焦虑,他们日思夜想如何劝说唐玄宗,最终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人代替掉武惠妃在唐玄宗心中的位置。
这个人是谁呢?他们看遍了京中的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但是他们突然听闻“寿王李琩的妃子杨玉环是京中不可多得的美人“这下朝廷上的官员有了想法。
这天一位大臣上奏皇帝劝告他“斯人已去,别在为了武惠妃的事伤身了,听闻寿王的妃子杨玉环是一等一的美人,不如让她进宫让您瞧瞧。“
唐玄宗一听,马上让人传召让杨玉环进宫,不看还好,一看见杨玉环,唐玄宗立马被杨玉环迷住,十分后悔自己下旨让杨玉环嫁给李琩,杨玉环回去后,唐玄宗思考起,如何才能让杨玉环名正言顺的当自己的妃子呢?
这时有人给唐玄宗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让杨玉环出家之后再赎回来,这样杨玉环就不是出家前的杨玉环了,她已经跟之前的她做了了断了,唐玄宗听了拍案叫绝。
于是在公元740年,唐玄宗以为窦太后祈福的名义,让杨玉环出家。但是光是让杨玉环服从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唐玄宗的儿子李琩也是深爱杨玉环。
于是五年后,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嫁给了李琩当王妃,然后才把杨玉环立为自己的贵妃,当时唐玄宗是没有皇后的,所以当时打的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就是皇后一般的地位。
抱得美人归的唐玄宗并没有得意多久。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在马嵬坡众人都认为杨玉环是祸国红颜,安史之乱由她而起如果唐玄宗不下令诛杀杨玉环那么军心难平。
唐玄宗叹息了很久最后还是接受了高力士的劝言,下令赐死杨贵妃。但是安史之乱真的是因杨玉环而起的吗?其实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安史之乱真的是杨玉环的原因吗?
唐玄宗任用杨国忠,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患
在杨玉环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之后,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的官途就仿佛上了康庄大道,得到章仇兼琼任命的杨国忠,前往长安结交杨氏家族,得到好处的杨氏姐妹自然愿意在唐玄宗的面前称赞杨国忠。
于是杨国忠凭借着杨玉环和杨氏姐妹的原因,在朝廷上站稳了阵脚。与此同时杨国忠还不断巴结当时的宰相李林甫。终于如他所愿,在公元748年杨国忠被升为度支员外郎,成为了朝廷的重臣。
但是这远远达不够杨国忠的野心,在三年后,杨国忠推荐鲜于仲通为主将,并且命令鲜于仲通为带兵去攻打南诏,但是鲜于仲通在这次战役中完完全全的失败了。
但是杨国忠为了向朝廷显示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好,所以勒令鲜于仲通不许把自己战败的消息告诉朝廷,杨国忠上书朝廷说自己带领的军队立下了大功,已经快要打败南诏了。
一年后,杨国忠不想继续巴结李林甫了,杨国忠想要把李林甫拖下宰相的位置,自己坐上去。杨国忠想要和李林甫为敌自然就要壮大自己的势力,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
杨国忠想到了陷害王鉷,毕竟那时候王家在京城的势力不容小觑,在王鉷遇害之后,王家的势力几乎全部皈依杨国忠,这时候杨国忠觉得自己的时机到了。
杨国忠私底下找到刑縡,请求他帮忙指认李林甫暗中结党营私,为了让李林甫在朝廷中失去地位,杨国忠又让哥舒翰为刑縡说的话佐证,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完全信任了杨国忠,于是开始疏远李林甫。
不久,李林甫去世,杨国忠终于坐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宰相之位。但是杨国忠任然不满与此,他任然在朝廷上作威作福,显然不知道此时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眼中钉。
此人就是安禄山,在李林甫还在世的时候,安禄山对李林甫还带有畏惧,但是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登上相位,安禄山就开始躁动不安,因为此时的安禄山压根没有把杨国忠放在眼里。
杨国忠也不傻,他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跑去恳请唐玄宗派人去查安禄山,安禄山一定有造反的野心,一开始唐玄宗相信了杨国忠的话,他派人去安禄山那打探情报。
但是杨国忠没有想到此人收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来禀报唐玄宗说自己没有发现安禄山有造反的迹象,还表示安禄山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杨国忠是如何也不愿意相信安禄山没有造反的野心,他又恳求唐玄宗让安禄山进京让他一探究竟,唐玄宗为了不让杨国忠一直抓着这件事不放,也为了自己安心将安禄山招进皇宫。
安禄山自然知道这是杨国忠捣的鬼,他一进宫就跑去唐玄宗那哭诉自己冤枉,还反咬一口说:“自己是外族人,杨国忠看不惯您如此信任我,才想着杀了我。“
这下唐玄宗立马觉得杨国忠完全是在无理取闹,不仅没有惩罚安禄山还提拔了安禄山,从此之后,如果有人在唐玄宗的面前说:“安禄山要造反了“,唐玄宗马上勃然大怒。
安史之乱的起与落
公元755年,安禄山终于忍无可忍起兵造反了,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而且安禄山还给自己起兵找了个非常合理的借口,那就是“杨国忠祸乱朝政“必除之。
安禄山带着骑兵和步兵十五万,浩浩荡荡的前往京城,经历了这么久的太平盛世,唐朝的上下官员全部感觉害怕不已,州县的长官见了安禄山这个阵仗直接丢亏弃甲。
也是此时唐玄宗才反应过来,安禄山真的反了,但是此时显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安禄山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攻下了洛阳,但此时的唐玄宗却听信了小人的谗言。
原来小人告诉唐玄宗现在的大将不值得信任,说不定已经和安禄山勾结在一起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乱了阵脚,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唐玄宗直接把现在的大将斩首,启用老将哥舒翰。
虽然哥舒翰也颇有能耐但是唐玄宗又听了杨国忠兵家应当出去迎战,而不是躲起来。于是唐玄宗又下令哥舒翰开城迎战,就这样唐玄宗亲自放弃了潼关易守难攻的优势。
这直接让唐军溃败,不得已唐玄宗直接带着人就往四川的方向跑,到了马嵬六军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他们全部认为有了今天的兵变都是因为杨家人,和杨贵妃。正好此时杨国忠还和使者待在一起,军士们更加觉得杨国忠要造反。
于是这些士兵直接乱刀砍死了杨国忠,并把杨贵妃逼上死路。此时的京城依旧混乱,叛乱的士兵到处烧杀抢掠,眼看这座城一步步的化为焦土,却没人能救下它。
此时唐玄宗还是想着要往四川逃跑,但是他的儿子还算清醒,他们带着兵一路北上,开始了对安禄山等叛党的反击,出乎大家所料,反击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是让唐玄宗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李亨直接在灵武称帝,并把唐玄宗立为太上皇。这下唐玄宗就算之前有多成功,现在就有多狼狈,就算牺牲了杨玉环,唐玄宗仍然没有保住自己的皇位。
在此之后,李亨直接起用了郭子仪,而郭子仪也势如破竹,没过多久就收复了河北一带,与此同时,河南的睢阳一位忠实的将领带着几千人马,守了雎阳十个月左右。给平定叛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为守住雎阳就相当于守住了江淮地区,而后,安禄山也被叛变,不久后就一命呼呼了。所以安史之乱也就慢慢平定了。
安史之乱不仅是传统意义上,战争的混乱百姓的流离失所,更是朝廷内外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