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这本书的原由有几个,一来是小李子曾经演过同名电影,有点印象;二来是那句名言:“每当你要批评别人,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三来是逛书店的时候没找到合适的,在里面挑来挑去选中了这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瓦尔登湖》。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和自己想象中的“盖茨比”形象大相庭径。可能是由于受到小李子演过“华尔街之狼”和“猫鼠游戏”的影响,有可能是由于译名“了不起”引起的歧义,以为盖茨比会是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美女环绕的公子哥,他经济的来源应该是家族继承,他的形象就像《傲慢与偏见》中的宾利那样,又像捧起酒杯敬酒的小李子那样,富裕但不是暴发户,受人敬仰而又风度翩翩。但是事实却是,他是一个年轻时并不富裕、富裕后又爱而不得的人。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指的是盖茨比没有黛熙的丈夫——汤姆那样的条件吧。
这是一本让我颇为意外的书,不仅体现在盖茨比在我心中形象和书中形象的巨大落差,还体现在那句名言在书的最开始就写出来了。我本以为这句名台词会在书的中间部分才会出现,本来我看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这句话的出处,结果这个目标完成得太早了。
再说说书的内容。
作者的语言是相当幽默的。比如在黛熙问尼克芝加哥有没有人想念她时,尼克回答说:“整座城市弥漫着伤感。所有轿车都把坐后边的车轮涂黑了表示哀伤,北郊的悲泣声彻夜不停。”可惜这一句在电影中被调整了,估计是原文这么一段台词可能会让观影的观众把握不到笑点。又比如形容盖茨比站在草坪上:“可能是出来确定我们本地的天空那部分归他所有吧。”
但是有些情节让我感觉有些冗余,就像富人家中的装饰品那样,就像书中和电影中都涉及到的那些白色的窗帘那样,只是显现出华贵,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再说说小李子主演的同名电影吧。
小李子这版的黛熙,真的美得恰到好处,就是黛熙其人。而其他角色或多或少都与我印象中有些出入,比如盖茨比,我觉得书中展现的形象不太适合小李子来演,他更像是布坎南。而布坎南,没有这么老气,更不应该有胡子。至于乔丹·贝克,由于书中这个名字,我一直把她和另一位美国篮球运动员联系起来,实在是有点出戏……
但黛熙,她从沙发中起身的时候,就让我感觉到,这就是书中的黛熙。一颦一笑和言谈举止,就像从书中走出来的那样。
人物之外,电影的情节也是相当地还原原著,情节的发展、场景的布置、甚至是对话,还原度非常的高。
本是为了书的第一句看的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最后那句:“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去。”这句话属于美国迷惘一代,或许也属于今天的我和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