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上书房总师傅叫王杰,负责皇子教育。王杰性格耿直,对皇子要求严厉。一天,王杰责罚读书不用功的皇子下跪。这一幕恰好被经过上书房的乾隆皇帝看到。乾隆皇帝感到很不舒服,对王杰说:“你教了之后是皇帝,他不让你教也是要当皇子的,这难道不是君臣之道吗?”
王杰回答:“教了后,是尧舜一样的君主,而不教便会变成桀纣一样的昏君,这是为师之道!”
乾隆皇帝听了无言以对,下令皇子重新跪下去。
有了皇帝的支持,老师们对皇子的责罚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别人谁都不敢阻拦。醇亲王奕譞在《竹窗笔记》中说:“如届时功课未完或罚书罚字,俟师傅准去吃饭方去,随侍内谙达、太监等无敢催促者,下书房亦然。”没有完成功课,等待皇子的便是罚书、罚字,不准吃饭。
对于清朝皇子教育之严格,清朝文学家、史学家赵翼曾经在《檐曝杂记》中不无感慨地说:“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教育给了教师一堆书,也要给教师一把尺,还要给教师一条道。书中蕴藏着知识,尺子代表着管理,道指引着方向。方向正确,合理用制度管理,再授于孩子丰富的知识,孩子们学业有成,道理皆通,才可谓成才,而不是成财。
有本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条件是在妈妈和老师两词前都加了一个“好”字。所谓好就首先要体现在正面管教,正面管教首先要正向引领,给孩子一条阳光大道,“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按照国家预设的大道往前奔。谁来引领?之一者是教师。好教师心里都装着陶行知发的那四块糖。我想四块糖下来,再不懂道理的孩子了了无几。但就是还有反方向者,怎么办?冷处理。有些孩子全凭反方向的哗众取宠而增长收视率,当师生都要冷他一阵子,他反而遇冷而自寻温暖,主动自我矫正。对待著名“哭神”,这法很有效。
一个行为有偏颇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有偏颇的家庭。先引领好家庭成长再正面万管教孩子才有效。如果我们没能力引领孩子的家庭一路向上,那么孩子的教育一定是“五加二等于零”。《伊索寓言》中讲到这么一个故事:一只小沙蟹在妈妈的陪伴下在沙滩上玩耍,不小心被海浪打翻了,沙蟹妈妈一边帮它拂去沙子,一边跟小沙蟹讲它们和大海的关系。沙蟹妈妈教小沙蟹用腿挖洞,小沙蟹跟着妈妈慢慢学,一点点的终于学会了用腿挖沙子,小沙蟹开心的跑了起来,可是沙蟹妈妈惊奇的发现小沙蟹是横着爬的,小沙蟹跟妈妈说自己所有的本领都是跟妈妈学的,沙蟹妈妈这才意识原来沙蟹天生就是横着走的。蟹妈妈亲自给孩子示范直行,可走着走着就横行。可见家长的方向多么重要。
对于家长的引领,教师去做可能瞬间有效,但绝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家长的课堂在社会、在家庭、在文化深层中,如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问题,家长的三观问题,家长的教育初心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都追求上一个好大学。
家长的学校很重要。这里所讲的“家长的学校”而不是挂在学校大门校那块“学校学校”的牌子,而是真正能引领家长成长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可能在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小摊贩前,亦或就是老人家病床前、养老院、十字路口、旅游景点。谁是他们的老师?世人的处事规则,公约、条约和制度,更好层次是头顶三尺之上那道文明的“尚方宝剑”。如果家长学会了理性、坦然、豁达对待教育教学和其具体执行者——教师。遇事冷静,面对面,坦荡荡,办法总比困难多。真正等作为“平辈”的教师开口教育家长了,那不平衡也就开始了。家长被文明了、被高尚了,孩子的成长软环境高雅了,长成的孩子才是栋梁之材。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无休无止的残缺而完美。教育就是尽可能消除那些不必要的残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