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和我表姐一家人一起吃饭,表姐家有一个快两岁的小宝宝,超级可爱,是那一种“想骗我生女孩”的可爱,吃饭时,表姐打算先喂宝宝吃饭,一开始宝宝很乖,可是随后吃着吃着她便开始和表姐争夺饭碗,并拒绝张开嘴巴,表姐本来不打算把碗给她的,可是宝宝闹的不行,并在脸上展露出要哭的表情,表姐没办法,只能把碗里的一半食物赶到自己碗里,把勺子和碗递给了宝宝,起初,表姐以为宝宝要碗是要玩的,可随后便看见宝宝自己用勺子挖事物喂到嘴里,表姐表示有点惊奇。
02
其实儿童的1~3岁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认为的自主性与羞怯和怀疑时期,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在学步期,儿童意识到了与成人的分离。通过各种经验,他们发现自己的父母并不总是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在学步早期,儿童运用非常简单的办法来表现自己的独立性。无论是他们想做的或不想做的事,他们都说“不”。这一时斯通常被人们称为“可怕的2 岁”。儿童强烈要求且坚持按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做事。
1~3岁时自主性在学步儿心理社会性危机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自主性是指个体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在绝大多数文化中,对自主性的期望表现为鼓励孩子完成像穿衣、吃饭、自已玩或与同伴玩、与父母分开睡觉等日常活动。期望的确切内容和执行这些行为的年龄随社会的不同而变化。在美国这祥的社会中,自主性的压力常表现在早期技能的获得和语言表达方面。学步儿不仅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大部分事情,而且他们也会坚持去做。一旦学步儿能够开始做某些事情,例如,穿长裤或系鞋带,他们就会通过多次努力直到最后取得成功。他们会坚定地拒绝他人的帮助,并坚持要自己完成这些任务。只有在肯定仅靠他们自己无法再取得进步的时候,他们才会允许别人来帮助自己。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对儿童自主性的期望可能更重视不需要母亲命令,儿童就去做某些事情、能对他人的需要比较敏感、能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
可是这时候也是父母与宝宝的冲突很激烈的时候,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其行为特征可用短语“我能自已做”来描述。他们在做事情时,不大注意自己做事的方式,而是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他们表现出各种技能的增强。每一次新的成功都带给他们巨大的骄傲。在独立地做某事取得了积极的结果后,他们的自主感就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学步后期,儿童的自主性经历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和独立行动后能产生愉快的情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自主感的建立不仅需要儿童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还要求父母的耐心和支持。儿童在自主性方面的要求经常是比较激进的。他们会对父母的好感、善意和良好愿望作出挑战。父母必需学会教育、笼络、忍耐无礼、等待和赞扬儿童。有时,父母还必须允许孩子去尝试那些他们还做不了的事情。父母通过鼓励孩子完成新的任务以增强他们自己的胜任感。
一个具有安全感的自信的儿童,其父母不仅鼓励他自己大小便,也鼓励他用勺子吃饭,自己捡起玩具。即使做不了这些事,父母也不会批评或打骂。父母以充分的容忍和理解来满足他对独立的要求。例如,在外出购物之前,多等五分钟,让孩子做完他的游戏,耐心地等孩子自己拉上衣服的拉链,等待孩子自己穿上鞋子等。
03
1~3岁时期不仅仅是儿童的自主感建立时期也是儿童处于羞怯和怀疑时期,在这一时期,一些儿童没能形成掌握感。因为他们试图完成的大部分任务都没有取得成功或者是他们连续地受到了挫折,同时他们的行为还受到了父母的批评,或者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两者的结合,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儿童的羞怯和怀疑占了优势。这会对儿童的心理社会性危机的解决产生消极后果。
羞怯的第一个来源是社会性的嘲笑或批评。最早羞怯的体验是与大小便训练有关的。在排便训练中过分控制或控制不够的父母,可能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结果,儿童会产生一种羞愧感,或者怀疑自己控制冲动、自主行动的能力。 羞怯最初产生于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当你觉得自己违反了有价值的社会准则时,或者是因为自己表现出愚蠢的、不假思索的或草率的行为时,就会感到尴尬或被人嘲笑。当你感觉到羞怯时,就会觉得自己很微小、被人嘲笑和丢人现眼。
羞怯的第二个来源是个体内心的矛盾。当儿童形成了什么是优秀的、体面的、有能力的人的观念时,他就会形成一个理想人物的心理表象。当儿童的行为不符合理想人物的标准时,他们甚至在自己并没有违反规则或做出不恰当事情的时候,都会感到羞怯。一般来说,羞怯与“整个自我”不好或无用这种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个人产生一种要从别人眼中消失的想法。
羞怯是非常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为了避免它,儿童可能克制自己去从事一些新的活动。有羞怯感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并想到了做事会失败。当自信感和有用感被一种长久的怀疑所替代时,儿童在习得新技能时就会表现得非常缓慢且产生烦恼。只有在失败风险很小、高度组织和熟悉的情境下,这些有普遍怀疑感(doubt)的儿童才会觉得自己内心舒服一些。作为大学生,那些羞怯水平较高的年轻人会表现出愤恨、易怒、生气、疑心和好指责他人等特点。
所以1~3岁这一时期的教育成功,需要照顾者在孩子的自我感出现时,对孩子的接受和接纳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热情,同时需要照顾者为孩子的适当水平的自我控制提供一定的支持。
总之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父母的耐心与鼓励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