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严厉斥责了那些不遵守礼法的人。
第一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你看老鼠还有皮,你怎么这么不要脸。人要是不要脸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第二节,“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你看老鼠还有牙齿,你怎么这么无耻。人要是这么无耻,不死还在等什么。
第三节,“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你看老鼠还有皮,你怎么这么不知礼。人要是这么不知礼,还不赶紧去死!
相(xiàng),看,仔细观察。今天的“相亲”、“相面”、“相机而行”等词,都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相亲”的语音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xiāng。仪,一说指威仪,人的举止行为和对外的尊严;一说指“礼仪”,当时周礼的环境下的礼法秩序。何为,为何,为什么。止,一说假借为“耻”,耻辱;一说为“容止”,言行举止,也通。俟,等。“不死何俟”为“俟何”宾语前置,也就是“不死俟何”,不去死还等什么。体,肢体。礼,礼仪,这里指懂得礼仪,有教养。胡,何,为何,为什么,怎么。遄(chuán),赶快。
诗分三节,以老鼠有皮起兴,对某些人不知礼、不守礼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斥责,认为与其放任这样的人,还不如让他们赶紧去死。
周朝的礼乐制度,又称“周礼”,内容分为礼和乐两大部分。礼讲的以宗法制建立起来的社会等级划分和社会秩序规范。乐讲的是利用音乐进行民众教化,缓解社会矛盾。周礼体系庞大,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初只是对贵族阶层的约束。但春秋之后,周朝影响力下降,“礼崩乐坏”,以孔子等为首的儒家,在复兴周礼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了周礼的适用范围,使之成为适应全体臣民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规范。汉朝时,更是将儒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周礼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改造,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
在讲“邶风”的时候,就提过卫国的昏君特别多,国家特别动荡,民众也特别惨。仅荒淫无度的卫宣公一个人的故事,就占去了相当多的篇幅。卫宣公的儿子卫惠公,不择手段上位,害死两个兄弟,当上了国君之后,还被老百姓赶出国八年;卫惠公的儿子卫懿公好鹤,弄得民怨沸腾,狄人兵临城下,却没有将士和民众愿意帮他打仗,宁愿坐视他亡国。这三代人,几乎把卫国给玩坏了。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指责的主要对象,应当还是卫国的贵族阶层。
诗经专题第52篇,总第0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