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每天心里都在碎碎念,今天一定要写简书,每天都在写计划,每天都在碎碎念,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搁置。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小的忏悔一下,第二天继续开始这个紧箍咒念语。写,对于我来说的意义何在?
找个可以做的事情做;
每天主动或被动、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大爆炸,新鲜以及印象总是停留在当时的那一刻,过后就抛掷了脑后。期初我感觉我需要一直录音笔,来记录当时没有笑话的信息或者是后期需要重复吸收和汲取的信息,这个事情也被搁置了。有人说,你说过的总是不去办的事情,源于你内心深处并不想办而已。真的是这样吗?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这取决于你有没有在当下的那一刻抛掉你的草帽,如果草帽扔到了墙外,你只能想办法翻墙去捡。如果再回溯到当时那个时间点,我在做什么?把当天的时间扒开了一点点核算,发现每天浪费在无所谓的交流上的时间特别的多,以至于我现在深深的厌恶这种无绩效的沟通。有什么事,敲黑板,说重点,一二三,起因、结尾、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每天没完没了的纠缠,毫无意义。一旦把这一项去掉,所以的时间来给自己想做的事情服务,当下能做的,噼里啪啦立刻把事情抛出去个开头,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在铉上飞。
记录时间的痕迹;
用笔和纸、电脑键盘记录,自己的心事、私密、工作安排随手记在专用的本子上,随时随地打开看,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要做的事和做过的事,一目了然。把忘记和遗漏的概率降到最低,最主要是方便自我复盘和总结。人常说的多看看走过的路,才不回走错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想做一些事情或想成为一种人,可在大环境的变换中,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搁浅,走着走着就迷了路,就像船抛了锚,箭偏了铉,心人不一。当我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回归的时候,不妨打开过去的笔迹,那里面有最真实的自己。
写是另一种输出;
我们常说的有容乃大,那是大海。越长大越发现,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期限或者容量的,就像我们喜欢的鞋子,保养得再好,一旦超过一定的频次之后,鞋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舒服;人的大脑也一样,不要睡太晚,不要状态满,只有处于一个流动和随时清理的状态,才会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思考和新事物。饭吃七分饱,才不会感觉肚子撑、胀、不舒服,因为意犹未尽会期待下一次的食物。信息吸收也是这样,当下用不到的,先放一边吧,当下学习的为当下所服务,如果暂时不能服务先放弃掉,轻松的学,愉快的做,这才是正事。想通了这些道理,无需什么断舍离,我自己就主动放弃一些知识、信息的来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所有的东西从简,整个人也舒坦。
情感树洞
文字,是于一种感情抒发流露中遇见心里的那个自己。你的心事,无人能表时,在键盘的敲打声中自言自语,你和你在对话交流,字敲完了,内心也释怀了。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做到不到天天顺心如意,总会需要一个发泄的口,这个口可能是树洞,可能是他人,也可能是自己。
所有的变都是为了不变,只有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