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学吉他没多久,我就遇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困难,生出了砸琴不练之心。
这个困难就是G和弦(严肃脸):
G和弦有两种按法:
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
或使用中指、无名指、小指
看上去很简单对不对?书上说两种按法都要掌握,然而我长期只会第一种。因为,第二种方法,我按出来的效果是:
小指头根本立不起来好吗?!
即使我用右手把小指头掰直了,右手一离开,小指头马上就又跪下去了好吗?!
就算民谣吉他按得住,3品宽达5.5cm的古典吉他也不可能按得住好吗?!
这根本就是人力无法做到之事啊摔!!
懒惰如我,迅速放弃了第二种按法,本着“会一种按法就OK了啊”的想法,假装第二种按法并不存在地继续往下学。
毫不意外,没过多久我就遇到了第二个无法逾越的困难。
我的无名指,需要在另外三个手指都按住不同位置不动的情况下,从悬空状态向前移动,跨越约2cm的距离,到达箭头位置:
理想效果是:
看起来很简单对不对?然而当中指和小指处于“起始位置”一图所示的相对位置并用力向下压弦时,我的无名指,毫不夸张的说,根本就
无、法、动、弹
这种感觉,跟你拼命想让耳朵动一动,却无论怎样使劲都做不到的感觉一样——你根本就感觉不到耳朵那里存在着运动神经。
我的无名指,也根本不存在能完成这个动作的神经好吗?!
就算小孩子有,大妈如我也没有了好吗?!
这根本就是人力无法做到之事啊摔!!
这时我发现,接下来要新学的曲子,不逾越这两个困难,是根本无法进行的了。
所以我需要做一个重大决定:是试图做到人力无法做到之事,还是砸琴。
最终,因为我是个没钱买第二把琴的穷逼,我还是选择了再试试。
不多的一点神经学知识告诉我,神经连接服从“用进废退”的原则,且可以再生。理论上来讲,足够的练习能让“不存在”的运动神经重新生长出来。毕竟,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练习使用手指,也要好几年才能比较自如地抓取东西,之后还要更多练习才能完成使用筷子和笔这种高级动作呢。
无名指和小指做不出来上述动作,当然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应练习。那么,我这种老人,真的还能让这些神经重新生长出来吗?老实讲虽然理论上有认知,我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怀疑和不自信。因为——我真的感觉不到那根神经的存在啊!QAQ
(插播一句)心理学研究似乎支持这样一个现象:心理预期会影响生理表现。有时生理或智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会受到过低心理预期(“那个水平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影响,变得不可实现,由此成为一种当事人浑然不觉的“自我设限”。用鸡汤体来说,就是:你如果认定自己做不到,你多半做不到;但如果相信自己,你还是有可能做到的。一遇到困难就认定这是“人力无法做到之事”的我,明白无疑是个完全不相信自己的loser啊,难怪做什么都是失败告终。(插播完毕)
于是,在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双重激励下,我在半信半疑中开始专心做针对手指力量与独立性的手指操。琴不在手中的时候,就做一些无需琴弦也能做的练习。有时候路人见我手指在空中动来动去,会狐疑地盯着我看——大概以为我有点智障?
几个星期过后(远比我想象中迅速!),happy ending就到来了(幸福来得太突然!)。G和弦中的小指头稳稳地立住了;无名指那缺失的神经,也被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与自己此前的纠结、犹豫、恐惧相比,战胜困难显得无比平静,简直有点无聊。诚然,对于学习吉他而言,这还只是初级入门的功课,往后学习,大概还会遇到各种“人力无法做到之事”让我郁闷得想砸琴,可是我希望自己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别怕,其实是人力可为的。
身体的衰老,终究还是源于使用不足。成长与变化的停滞,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更多源自疏于练习——人们习惯于自我设限(我已经XX岁了…),过早放弃了神经的可塑性。永远像18岁的年轻人一样去尽情运动、用力思考吧,去感受身体的潜能和大脑的持续成长——这大概是抵抗衰老的最好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