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刚入学的时候,一次和一个同班同学去食堂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因为老板娘算错了账,少算了同学两块钱,同学也没吱声,结了账就走了。
我看在眼里,觉得此人占小便宜,不可深交。日后的两三个月也尽量少和这个同学来往。
但是后来慢慢同学久了,发现这个同学在其他方面为人非常不错,他会主动把自己攒的瓶子送给捡垃圾的老人。之前有一个校友生病,他默默地捐了两百块钱。几个同学一起去吃饭,他也总是很大方的请客。
还有一次,他捡到了一个钱包,一直在教学楼前等失主来取。
我才想明白,当时是我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误解了一个人,且用自己片面的认识拒绝了和一个不错的同学成为朋友的机会。当时他或许是没有发现算错钱呢?我却直接就形成了他占小便宜的认知。
我自信的认为,自己的判断就是正确的,从一件小事来判断乃至决定一个人的人品是合理的。
现在我明白,观人不要太武断,主观臆断不要太自信,尤其是在和对方不熟的情况下。
图片
2、不要用自己的三观来否定别人的三观
网络上认识了一个关系不远不近的朋友,在我这个互联网行业的人看来,他是属于典型的享乐主义,他尊崇减压生活,什么事能出十分力,他总要保留两三分。学习一样,生活上也一样。
于是在周边朋友都拼死拼活进互联网,进金融圈,拿高工资,去北上广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家乡的小县城开了个简陋的咖啡厅,简陋是因为没多少钱。
一开始我觉的年轻人就应该出去闯荡,厚积薄发,在年轻时积累一些资本,才能去实现诗与远方。而他这样的就属于无所事事,没有出息,甚至有些鄙视他的生活观就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他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让自己过的好,过的开心,他不像我这么在乎金钱的安全感。他更喜欢当下的舒适。
有时候看着他在朋友圈时而分享自己做咖啡的照片,时而又在工作日关了店去郊外骑行拍的青草绿树。过的好不惬意。我却有了一些眼红。
我在想,三观有好坏之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正确的三观里,有优劣之分吗?凭什么你对生活充满危机感,时时为自己充电,累的半死不活的三观,就要比他们独守内心宁静,悠然生活的三观更优越呢?
你追求的不是人家所向往的,人家为之欣喜的在你这里可能没有丝毫的乐趣。两者都没有错。所以不要总是用自己的三观否定别人的三观。不要用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来否定别人的态度。多用包容、融合的态度去看待事情,看待别人,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景片
3、不要放大别人的缺点。
我记得在和前任刚分手的时候,起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她非常痛恨,觉得她在分手后很快的又恋爱,她这个人人品有问题,觉得我们在一起时,对她付出那么多,她却不珍惜,是她对不起我,反正就是遇见这个人,浪费了我的大好青春,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后来时间长了,淡然了,再想起她来内心波澜不惊。对她的痛恨也早已消失不见。反而对自己的情绪激动,怀恨前任而感到有些愧疚不安。
现在看来,我等她两年时间来到同一座城市,却被分手,并不只是她的错。我亦没有用心去经营这段感情。至于相处中的一些小问题,可能暴露出了她的一些缺点,但不至于上升到人品层次。多年的恋爱也让我收获很多。
在旁人看来正常不过的感情波折,我却因为把前任的小缺点不断放大,上升到对她的人品怀疑。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口,但是恶俗的猜疑已经对她造成了伤害,况且情绪上的大动干戈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过往以后,我便觉得当自己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客观,要在非情绪化的状态下进行。不要妄加放大别人的缺点,否则很可能伤害到对方。
图片
4、不要恶意揣测别人为自己加戏
就像第一条中的我一样,在不知道同学真实想法的情况下,自然地想到他是故意占小便宜,就是对别人的一种揣测,而且是恶意的。
人都有这样的倾向: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证真,为别人证伪。这对于那些漂亮的女性来说,深受其害。
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儿,性格活跃,和男生玩的很好。于是慢慢班里就传起了这个女生有好几个男朋友、女生很花心、和某某男生去了宾馆的谣言。
其实和她走的近的人都了解,她是一个很有分寸,很真挚的朋友。却在造谣传谣人的口中变了味道,他们还拿出所谓的“推理逻辑”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
这样的观人术最为可怕,靠着自己的猜测想象,甚至是凭空捏造是非来对一个人妄下断论,这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也是最恶心的,有些更是毁灭性的。而揣测者不用负什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