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的家,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搬家,因为我从小到大搬过无数次家,我们就像一个游牧民族一样为了生活到处迁徙。
在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80年代初,我父亲从一个乡镇的汽车站调到县城工作,职务是交通局管辖的汽运公司的经理,最先还是租房,后来才搬到公司的宿舍,那栋宿舍楼上楼下住满了职工,我家住最里面那间,相对最大的一家,院子里外到处是比我大一些的穿开裆裤的孩子跑来跑去,我也和他们一起玩挖蚯蚓,打弹子,打拍子,跳绳之类的游戏,他们都挺照顾我,一是因为我年龄小,二可能是因为,我家有当时全院子唯一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我爸有一次去上海开会买回来的,那时候一到晚上,全院子的孩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到我家看电视,我还记得放的是电视剧《霍元甲》,人太多,里面挤都挤不下,后来我爸干脆买了个架子,只要晚上不下雨,就把电视搬到室外宽阔的地方,这样全院子的人都能看到。这便是我第一个家的印象,我的学龄前的时光就在那儿度过。
因为职务调动,我爸又先后搬了三次家,都是住在公司宿舍,我爸在哪儿,家也就在哪儿,我就这样在不停的搬家中告别之前的玩伴,又结识了新的玩伴。度过了小学和初中。那些年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过年的时侯了,我兄弟姐妹8个,我最小,哥哥姐姐都比我大不少,陆续都结婚生子,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聚在一起,大人小孩加一块,两个圆桌都坐不下。很是热闹。
再后来,我爸因病去世,我二哥也因为一次事故走了,家里一下就冷清了不少,我开始在一家乡镇医院上班, 然后把我妈接过去,于是这个乡镇医院就成了我的家,一待待了8年。直到我发现待在那我可能一事无成,便拿着我刚考的执业证书,离开家,决心去外面闯荡。
后来在上海兜兜转转干了半年后,在苏州张家港寻得机会,拿出我省吃俭用的仅有的2万元承包了一家药房,一年后见到效益,我便把我妈带到江苏。我妈在哪,哪就是我的家,于是这家承包的药房也就成了我的家。
再过了2年,经人介绍,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结婚,然后一起开了一家淘宝店,1年后我女儿萱萱也出生了,我和我老婆苦熬3年,终于攒钱在张家港买下了一套二手房,当房子装修好,搬进去以后,才感觉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再后来,我们没再开药店了,专职在家做淘宝,由于是在家办公,办公区和生活区是分不开的,导致经常会把工作中紧张的气氛带到家里,经常会有吵闹。我们觉得,这种状态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而且我们所在的地区做淘宝的很少,很难找到专业人才,不利于公司发展,并且是重工业所在地,空气污染严重,且当地人比较排外,邻里之间相处的不是很好,于是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决定离开张家港。
1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和我一个青岛朋友刚看完欧洲杯决赛,意犹未尽的我们便一起闲聊,当他得知我有意离开张家港,去别的地方发展后,极力推荐我去青岛高新区发展,并发给我看了一些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和长远规划的资料,我心动了,于是在几天后便应邀前往青岛高新区考察。到达青岛后,我一下就被青岛的红墙绿瓦,碧海连天的美丽风景给吸引了,尤其是那湛蓝的天空,通明透亮的,那是常年灰蒙蒙的张家港几乎从未见过的景象,还有青岛人的热情好客的性格,让我觉得如果在这里定居那该是何等惬意。于是在和我老婆短暂的商议过后,便于当天就在青岛高新区近乎冲动的购买了一套房子。接下来落户,申请女儿入学,寻找办公楼,一切弄好以后,便于17年的夏天,举家迁往青岛高新区。
然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当我们真正搬来以后才发现,高新区的发展滞后远超我们的想象,办公楼居然无法接入宽带,高新区人烟稀少,招工出奇的难,远超我们当初预估的困难程度,虽然后期总算是招到了一些员工,但是生意比之前在张家港差了不少,这也让我心生悔意,觉得不应该搬到这个尚未开发好的新区来。好在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上了一个很好的学校,实验小学小班制的人性化的新式教学,让孩子不曾惧怕陌生的环境,并且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学校。这也让之前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的我们感到一些安慰。
一年以后,不安于现状的我又重新动起了搬回南方的念头,毕竟南方电商发达,人才好找,虽然青岛的环境是那么舒适迷人,但始终无法按捺住我内心想做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到电商最发达的省份浙江去考察,最终选择到海宁,于是买了海宁最好的小学的学区房,然后想办法将孩子插班进了这家小学。一切准备就绪后,又举家迁入海宁。记得搬入海宁的家以后,我问萱萱觉得哪个家好,她说海宁的家好,我问为什么,她躺在沙发上懒洋洋的跟我说,这里有沙发,这沙发很舒服,青岛没有,张家港也没有,我当时就觉得很愧疚,因为我们在张家港是在家里办公,在青岛后来也是将办公室搬到了家里,家里竟然一张沙发也没有过,全是办工桌。
海宁小学开学以后,又有让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了,海宁小学对学习成绩抓的很严,老师们对学生有时候就会有点凶,传统教育的学校向来如此,这让习惯了青岛学校相对宽松的人性化教学方式的萱萱来说感觉无法适应,并且开始非常想念在青岛的同学和老师、每天早上还没睁开眼,就在那喊“我要回青岛 我要回青岛”。并且早饭也不愿意吃。每天都要我们连哄带骗的送入学校。这种情况,让我们心都要碎了!于是我和我老婆商量对策,我老婆想带孩子回青岛 ,由我在海宁继续做生意,我开始并不愿意,老婆孩子离的那么远了,这家还是完整的家么?但是看到孩子在这边学校不适应的痛苦的样子,我心软了。答应她们回青岛,然后每个月去青岛看她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娘俩就像长了翅膀的鸟将要飞向天空一样快活!于是开始收拾东西,报备学校,中止转学。送她们上去杭州机场的车的时候,我抱着孩子狠狠的亲了几口,瞬间感觉鼻子好一阵酸。
就这样,她娘俩回到了青岛,我和我妈继续待在海宁,于是我便有了两个家,海宁一个,青岛一个!家人在哪,哪就是家,我希望青岛高新区早点发展起来,这样我再回迁青岛,一家四口再团聚在一起。就幸福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