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闫学老师在后记中写的:“这本书,只不过借助阅读这一个维度,来探讨生命成长的多种可能,并试图揭示其中某些隐秘的关系。如果读完这本书的教师朋友能最终明白,我其实谈的不是阅读,那我写这本书的岁月就多了些额外的欢喜。”合上这本书,我的脑海中出现的词汇不是阅读而是成长和生活。
虽然书的每一个章节与题目都离不开阅读,但我看到是,无非就是一个优秀教师在阅读成长中的经历,以及在学生中推广阅读的途径和方式,否则那些反复出现的书目与阅读体验,便没有了实际意义。
因为爱上阅读,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好,闫学老师的确幸运,“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名、名优校长……身上光环耀眼,站到了教师职业的云端,她是无数教师的榜样。
这不仅仅因为阅读之初她就遇到并接受了苏霍姆林斯基,更因为她持之以恒的阅读思考和实践,透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不甘平庸的教师形象。她有着自己目标和坚守,所以走成了令人羡慕的样子。
“阅读不是生活的全部,教育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很认同闫学老师这个观点。作为普通人,我们既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也能从阅读中享受更诗意的生活。爱大自然、爱学生、爱生活中每一个崭新的日出和日落。
“让不爱阅读的孩子爱上阅读。”这是作为校长的闫学努力做的事。当然这源于她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童话的迷恋和实践,无限信任阅读的力量。她做到了,至少她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书籍,在她的笔下,“爱丽丝绘本馆”让阅读有了童话般的美好,无数孩子因为有了这个绘本馆,童年被点亮。
闫学老师写这本书时的学生还是爱读童话的,童话世界足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不久前,听过一个很优秀的一年级班主任的报告,近三十年一二年级班主任的经历,让她对六七岁的孩子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比较了解。她说,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相信童话了,他们根本不读童话,因为他们的科学知识储备已经与童话所描写的内容相冲突,他们相信科学,不相信小草会说话,不相信有美丽的小人鱼,变得特别理性。
这样的现象不知是喜是忧,也许是社会的进步,科普的成功,但总让人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相信阅读的力量。从小喜欢阅读的孩子的未来一定会与众不同。
对于教师的成长亦是如此。当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融入一个人生命的时候,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会同样被点亮,内心充满的是瓦尔登湖的宁静自然。即使成不了名师,只要内心怀揣着教育梦想,构建起自己的学科体系与育人模式,就是成功的教师。
凝望那片海,书卷浩翰,虽圣人犹不能尽,于你我,只是选择一种与书相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