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地度过一生,这个问题太大了。
把这个问题大幅度缩小再缩小,就变成了如何成功地度过一天。
先定义这里的“成功”, “成功”指的是早晨为一天设定的目标到了晚上保质保量,或超额完成。
于是推导出:如果想成功地度过一天,就需要有明确的一天内需要完成的目标。
这里的“目标”是经过自己思考,主观上确定想完成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必须完成的任务。把选择权、决断权握在自己手里,才会感到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如果放弃主动设定目标的权力,完全无意识地随波逐流、随风飞舞,到了黄昏难免迷茫而伤感:一天又毫无痕迹的过去了;如果是自己本身并不情愿做的事,那么即使勉强自己完成了,也没有多少成就感。而且,因为自己的行动与想法背离,很可能是做得越多,就越感觉痛苦。
有目标是必备条件,下一步就是如何设定一天的目标。
“目标”太大太困难,一天不能完成,于是就会变成失败的一天。
那‘目标’太小太容易,是不是也毫无意义呢?
我个人看法是,长远的目标可以视野宏大,境界高远;但对于一天的目标,“太小太容易”要远远优于“太大太难困”。
通过阅读以及生活实践与反思,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行动可以生出新的行动,小小的行动可以生出大大的行动,少量的行动可以生出大量的行动。实际上所有的目标,无论大小,都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达成,没有落实到行动的目标只是幻觉而已。所以在保证自己有目标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保证自己能切实行动起来。
如何做到呢?
我的答案是:
用“小而易”的目标来诱发小行动,用小行动当“行动种子”,然后让它生长出更多更大的行动果实。
为什么“小而易”的目标更容易诱发行动呢?因为很小很容易的行动更容易逃过大脑的阻力。比如一想到要整理整个房间,或是要写一篇长篇报告,往往大脑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困难而抵抗行动。而把大任务细细切碎后,效果会截然不同。比如把地上的果皮扔到垃圾桶,或者新建一个word文档……
“小而易”要小到什么程度,容易到什么程度,这就因人而异了。因为我们对“大”与“小”,“容易”与“困难”的感知是很主观的,并没有客观的统一标准。
即使“目标”很小,很容易,也需要是具体、定量、可以测量的目标。具体的目标才可以指导具体的行动。
比如:每天读一页书(或每天读一章、一段、或10分钟);每天记忆一个英文单词;每天写10个字;每天清理一件闲置的物品。
为什么要那么小心保证每天都“成功”呢?
那是因为“成功”可以生长出更多的“成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断“成功”而获得的“自信”也生长出更多的货真价实的“自信”,这种“自信”与对着镜子空喊出来的“自信”完全是两回事。
每天完成带来可靠性。小目标只是一个底线,它并不会限制你的上限。它只是推动你开始并且保证你每天走在持续行动的路上。因为人的状态会有波动,生活工作随时会有临时的任务。所以当你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超额完成很多,而当你状态低落,或临时不得不做的任务缠身,你也可以完成基本目标。这种不中断会带来稳定的结果,不会因为目标没完成带来的挫败感阻止自己继续前行。
比如,以“每天写10个字”的小目标为例,如果每天写10个字,那么一个月不中断,保质保量完成,就有300个字的输出。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如果每天都动笔,写完10个字后,一定很难马上停下来,不知不觉就写出了几百字……,如果哪天特别累,或特别忙,你也可以让自己写下至少10个字,你会满足地告诉自己,我今天完成了目标,明天继续。这样实际一个月下来,就有了可观的文字输出了。如果情况反过来,如:每天的目标是写1000字,也许头两天热情高涨,能够完成任务。但可能第三天就动力大幅度下滑,或者赶上有临时紧急的任务,没能完成,第四天想起昨天没有完成目标,于是沮丧的情绪就阻止了动笔的行为,如此下去……。到了月底,也许还是那头两天的字数。
如果你问,“如何成功地度过一天”还可以再缩小吗?可以,如何成功地度过此刻?
现在就问自己:我正在做什么?接下来的一分钟我可以完成什么?如果现在就开始,我第一个动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