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偏执的思想拥抱这个迷茫的世界。这是蓉妹子的个人说明,一直没有改动。这是她对自己的真实说明,又好像说的是我。
她是我高中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我们都只是彼此的其中一个朋友,定义不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朋友。
时间太久了,我要慢慢才能想起跟她有关的事情了。
从六班分到我们班的,坐在教室靠后的位置,学习成绩排名一直靠前,写一手端庄的字,是班级的干部成员。即使是在我担任语文课代表的时候,我也只是略有耳闻,她不咸不淡地存在于我的生活里。
都记不清是是在高几的冬天,带两床棉被的我感觉特别冷,她好心地把棉被借给我,从此牢记雪中送炭之情。
带着学习的激情的时候,一切都是行动积极的。不懂的问题会去向她请教,她总会不厌其烦地讲解给我,有时一道题讲了好几遍。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她借手机听听音乐。我们俩都喜欢吃火腿肠,每次她买了就分给我吃,我买了也会拿给她。小包装,一盒十张的面巾纸,带着清香的那种,是她最喜欢用的,有时买了也会送我一包。
我们也会聊天,交换彼此的秘密,没说给其他人的秘密。但是我们不能亲密的融入对方的朋友圈,强硬的结果就是每次都会不欢而散。我们最坚固最牢靠的相处就是只有我们两个人。
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二类本科大学,我则落榜出外工作了。哪怕是工作了,我还是想着学更多的东西,她便建议我自考,帮我打听学费等问题,给我打了好多气,可惜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她为了这个还对我有点失望,觉得我没志气。后来我又想学英语,她帮我借了单词书,又买了几套试卷寄给我。不巧生活发生变故,又阴差阳错地没能学习。她过段时间询问我的进度,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没看了,就善意的欺骗她,敷衍她。我觉得我们的差距正在无限拉大着,联系越来越少。
年纪相仿的我们,游山玩水成了某个时刻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相约去游玩了一个风景名胜。除了这个,其他的一切,我知道不再有交集了,我说的是顺其自然的那种。如果刻意维护的话,我们还是拥有很多的。
我喜欢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就去QQ空间看看,看相册,看留言,看说说,凭借这些去判断对方处在什么阶段什么状态。直到有一天我在她的空间发展了她对我失信的痕迹。是我主观臆断的,我没有去求证,我好像是对自己失望,又好像是对朋友的失望,又或者是累了。
以前她在我QQ里最显眼的位置,是特别关心,是有任何动态我都要为之高兴或者伤悲的对象。手机号码永远都在通讯录里,还有短信联系着,在没有网络的时候。从那以后我单方面地宣告了关系的终结。她给我留言,评论我的说说,但我再也没感觉到温度了。
索性思考再三把号码删掉了,微信删掉了,只留了QQ。我把她的位置换了又换,最后换到最原始的好友分组里面去了。分组太多了,我甚至忘记了她究竟在哪里。空间设置成她看不了,也取消了对她空间的浏览。当然,我在自我控制着,控制找她的频率,自控力越来越好,后来我要刻意去搜索才能找到她了。
这自我想象出来的缝隙再也没有合拢,时间也没能教会我如何处理一段关系里的不完美,哪怕是自我创造出来的完美。
也有间断地想过要去恢复,要对自我进行完善。岁月好像沉默了,好像尴尬了。直到现在我们也没能恢复过来。
于我,留下的是记忆,是祝福了。我亲爱的蓉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