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暴力沟通》,主题很好,去的人也很多。
可我觉得昨晚的活动是体验度有些糟糕。这一点,从活动期间离开了四五个人能反应出来。若不是因为有美女,我也早就闪了(捂脸)。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if !supportLists]1、[endif]话题扯的太零碎
差点就脱离了沟通本质。问题是现场提的,然后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本身占用了太多时间,而且不容易聚焦;
[if !supportLists]2、[endif]没有有效界定问题
短短几个字的描述并不能有效描述问题。倒不如主持人事先选出几个现成的问题,然后投票选出大家感兴趣的;
[if !supportLists]3、[endif]每个具体步骤的指导思想没有明确说出
不明确目的,玩起来就有些蒙。
比如针对选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开放性问题时,好多人直接就说出了解决方法,难以使案主有效的谈感受。
小结:形式很新颖,但不大容易驾驭。
或者说这种玩法,对主持人及嘉宾来说比较陌生,要求也比较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大肆探讨一番。
1、为什么会导致暴力沟通?
主持人的意思是觉得嫌麻烦。
因为有四个步骤,讲事实、讲感受、讲原因、提要求。
对此,我的看法与其不一致。
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上来就进行道德评判;
二是不够聪明,实际生活中爱的语言应用的不够多;
三是比较懒,并没有努力的想控制自己的情绪。
搞清楚原因,提高戒备心。
2、如何有效谈自己的感受?
思维导图中说,男性不会体会自己的感受,女性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并不习惯谈感受,而是跳过这个步骤,直接进行道德评判。
将包含感受的高频词汇集中起来,玩个游戏。
3、如何有效感受到他人的需求?
这与第二个问题看似如出一辙,其实是站的角度不同。当对方无法说出感受时,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暴力并不是指使用武力或人身攻击,而是指产生愤怒情绪。
而愤怒源于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
每个不可描述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需求。
实在感受不到,多多理解。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有句名言,爱是深深地理解与接受。
吴军在《见识》里有一句话,之所以要反复阅读经典,是在不经意间提醒自己一些内心明白却总是被淡忘的道理。
脑子再好使,也需要不断激活,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以方便随时调取。
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拆解,使沟通理念深入到骨髓之中,让人哪怕是上厕所时都能想到它,这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大方向。
(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