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定位为和健身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养精需锐在去年年底最活跃的一个月里,一直在发和感情和梦想有关的文章并取得了原创的标识和赞赏功能。
回头看看,就像一个人上身穿着衬衫西服下身穿着丁字裤的人在跑马拉松,不管跑的是快是慢,总会让观众感到疑惑:这小子脑子有病吧。
我何尝不想做一个专门的,和健身有关的公众号,积累越来越多的垂直用户。
为了更有底气做一个专业的健身公众号,我试着从运动解剖着手,从背阔肌了解到多裂肌,从胸大肌了解到胸小肌,从腹直肌了解到腹横肌。最后发现所谓的运动解剖不过是对人体的静态描述。想要更精准解读一个动作还需要能够对人体进行动态分析,这门学科叫生物运动力学。
除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运动解剖和生物运动力学还是可以解释比较多的现象。
后来又发现,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除了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这些运动系统的范畴,还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一旦和人体进行比较,世界上最豪华的汽车也会显得无比粗糙。人体是已知宇宙里最为复杂精巧的存在。研究人体的学科叫医学。可是到目前为止,医学尚且无法治愈最常见的流行感冒——所有的感冒药都不是用来治疗感冒本身,而是用来缓解感冒症状。
医学不是科学。或者至少,不完全是。
医学尚且不是科学,更何况运动,更不要说健身。
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她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一位医药学家在85岁时因为自己在32岁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中间,隔了53年。
这并非个例,所有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研究的内容都旷日持久。想要获得成果都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研究,而一个成形的结论想要被业界普遍接受也需要经过所有业内人士的质疑考证,这个过程依然十分漫长。
不是因为工作效率低,而是因为凡是被冠以科学之名的研究成果都必须严丝合缝地和人类文明的基座对接。单单一款西药,从研发成功到上市都需要耗去巨资费时数年。(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搜索一下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而体育运动每年都有大量明星产生。有年度冠军,有季度冠军,有全国冠军,有省冠军,有国家一级运动员,有国家二级运动员。有竞技运动,有健美运动。
在无数个运动软件和无数个健身机构里,他们不断宣称,21天练出完美腹肌,42天瘦出完美身形,治疗脊柱侧弯,肩周炎,颈椎病,圆肩驼背————总之,只要你敢说我有病,就一定有人敢说我有药。
所谓不嫖不知身体好,不赌不知时运到。来吧!
说到底,运动是一个产业。
说到底,健身是商业活动。
这让人伤心。
全世界都做出铺天盖地的广告,来健身吧,健身好啊,真是好。
健身好,为啥好?因为有人说,要么健身,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夸大了三件事的作用:读书,健身,在路上。读书如果不读好书,灵魂有可能走向拙劣和寂灭,健身如果方法不对,身体有可能走向病痛和损伤,前方如果不是柳暗花明而是臭水沟子,在路上又有个屁值得提倡的。
在商业的运作下,你很难看到智力活动的迹象。
所以,我更愿意把健身当做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
中国儒家佛教道家并行,儒家用一个词形容叫仁义,佛家叫修善,道家叫无为。儒释道三教用一个词形容,叫顺从。
而健身不同,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做抗阻力训练,面对阻力时肌肉不断与之对抗,当阻力大到只够肌肉举起大约8次以下时,肌纤维便会被轻微破坏,在休息恢复并补充足够营养后变得更为强壮。
抗阻力,就是不顺从。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大概就是我想表达的所有内容的中心。
朋友说现在公众号市场早已一片红海,大气候也早已不再风和日丽,你也没做出个人模狗样,还做个屁啊。
是否已经红海蓝海,我不管,我只在路旁一棵繁茂如盖的大树下支起一个茶水摊,希望给过往口渴的人一个歇脚处。外边是否已经从艳阳高照的白昼变成风吹雨打的黑夜,我也不管,我只在自己的房间点上一盏鹅黄灯,希望赶夜路的人能远远看到。
狂风能够吹走一大张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所以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