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半天吃,似乎很难说清楚到底什么是美食。
“食”很好理解,就是各种食物。何谓美,这个,就说不清楚了。如同文学艺术的美,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件作品的看法有可能大相径庭。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同一件作品的看法完全可能迥然不同。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两种蔬菜,萝卜和土豆,我曾经吃伤过。“伤”是四川方言,相当于吃怕了,尤其是萝卜,怕到一提起就冒酸水。还得说困难时期,瓜菜带,吃得最多的是萝卜稀饭。说是饭,只有几颗米,其余全是萝卜。关键是没有油,特别剐人。腊月初八熬腊八粥,照样以萝卜为主,好在要放少许腊肉。土豆刚是在部队吃伤的。有一年在依列克德教导队,早上土豆片,中午土豆块,晚上土豆条,一律不放油,吃得你阿弥陀佛。实在痨得心慌,便买来红烧肉罐头,将白花花的猪油抹在从伙房偷来的馒头上,夜里,藏在被窝里吃。
曾发誓从此再也不吃萝卜和土豆,结果却离不了这两种菜。萝卜炖大骨,大骨上的肉可以不吃,萝卜实在是太好吃了。土豆么,用它烧牛肉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生活。此外炒土豆丝放少量青椒,白水煮土豆蘸香油碟子,都是美味。
美食如美文,简单为上。
喜欢家常豆瓣。鲜红辣椒剁碎,加蚕豆瓣,加新花椒油,吃面啥也不用,就放这个,满口单纯的鲜香,回味时舌尖上麻酥酥的感觉,吃了一碗想二碗。说不得呀,就是此刻,流清口水了。家常豆瓣如果添加了芝麻、黄豆、花生、牛肉粒等高级佐料,便不再家常,不再单纯,反倒不好吃了。
还喜欢吃鱼。也是最简单的吃法:清蒸。一般情况下就是放点葱蒜,以蒜为主,蒸8分钟出锅。如果放辣椒,喧宾夺主,鱼本来的鲜味没了。较复杂的清蒸要弄金银蒜。将蒜茸放入汤勺,放少许食用油,加热至蒜茸变色,这个叫金蒜。银蒜就不用解释了。二者混合,加少许生抽和老陈醋,淋在码好盐的鱼上,蒸8分钟即可。孙女爱吃这种味道,家里人也都喜欢。也许是怕麻烦,在家里吃鱼,基本上都是清蒸,还吃不腻。年初在广东阳西沙扒湾住了两个月,无论什么海鲜,一律清蒸,那味道,嘿嘿,活活鲜死个人。
非常赞同陈晓卿的观点,美食的终极目的是让人在进食过程中去感受生理和心理的幸福。这种幸福非常主观,很多时候你吃家常菜能够获得满足感,吃燕鲍翅反而不一定能得到。
闲人一个,一日三餐,不妨吃慢点,尽量延长进食的过程,沉浸其中,体察舌尖上的感觉,进而于平常的生活升华出满满的幸福感。
对了,忘了说,不光是爱吃萝卜,还爱吃素炒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