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位作者,以茶为引,书写一个家族的兴衰。
王旭峰作者的《望江南》,以绿意盎然的江南山水画为封面,配上这句文案,让人阅读欲望强烈。该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64年冬天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变。以茶为引,贯穿整个故事脉络。讲述江南茶叶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沉浮。写出的是杭家人的茶人精神,表达的是江南文化悠远低回又荡气回肠的诗意和力量,同时也见证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
作者在重现内战、文革、大饥荒这些惨痛历史时,并没有去刻意刻画该有的苦难,而是把笔触放在具体的人、事、物的描写上,通过这些具体事物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或真或假,或虚或实的笔触,读起来仿佛在亲自见证历史的演进。书中的一干主角杭氏家族虽然人数众多,性格迥异,命运也各有不同,但彼此和睦,相互扶持,一同将目光聚集在民族大义上。体现出了杭氏家族所具有的家国情怀。
在茶人精神这一方面,主角是杭氏家族的杭嘉和。他温文尔雅,不争不抢,遇事隐忍,肩上扛着杭氏家族的重任却不曾松懈;他柔而不懦,刚正不屈,面对日本人的挑衅从不曾屈服;他藏巧于拙,胸怀天下,总能带领杭氏家族走上正确的道路。作者塑造出了这样一个近乎完人却也十分真实的角色,正是赋予了他茶人的精神。茶人精神在整本书中不曾提及,但却处处体现在杭氏家族的每一个人身上。
除却家国情怀,茶人精神,书中还运用大量笔墨塑造出了江南的风土人情。即便是没有真正去过杭州西湖的我,也能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江南风景的秀美。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亦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如今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读完此书,对西湖的向往之情便更添一层,也多了个想法:去西湖边上寻找忘忧茶庄,点上一碗龙井,且泡的需是虎跑的泉水才行。
这本书的大致内容用家国情怀,茶人精神,江南风土可以概括。但其中蕴含的精神还需细细品读才好理解。
“忠于自己也是忠诚嘛,人还是捡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做才好”
在现代社会,不少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所从事的却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有些学生在大学入学之际便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工作上的不快乐便会越来越多。但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却是:我们可以尝试很多种不同的选择,选择很多不同的道路,但在这些选择和道路中,走的最长久的永远都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一眨眼的功夫,日后就到了,快得很哪,你哪里晓得日子是怎么飞过去的”
读到这句话时,我便开始思考时间和生活。如今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快餐式的生活让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只知道枯燥地重复着当前的学习和工作。但如果我们愿意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便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 想要虚度光阴不是一件难事,能把日子过出自己的光彩,寻觅到生活的甘甜,才是对人生最好的回馈。我们不能阻止日子的流逝,但能在这些日子里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有什么可以和牺牲的人比!心一定要平,心平才能气和,气和才能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如今的很多人因为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压力而选择轻视生命。但这本书中的人物却性格坚毅,珍视生命,团结一致,彼此照拂,这句话更是向我们说明,没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加重要,即便是面对压力与挫折,我们也要一往无前,不随意轻视生命,做自己生命的主导者。
合上尾页,我的内心仍是无法平静,当我们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抽离出来,回望自己,不禁觉得渺小,无力。我们在人生的横轴上被时间推动着,它告诉我们只能向前看。我们从婴儿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可在人生的纵轴上,我们有着不停变化的“心房”。里面有偏远的乡村,繁华的都市;有汹涌的大海,宁静的夜空;有寒冷的极地,有炎热的沙漠......如今,我站在青年的坐标之上,虽抵挡不了横轴的推动,却能在纵轴上为“心房”选一处烟雨江南,既有清风拂面,又有书香与茶香。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