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2016年看完的最后一本书,这是我在2017年写的第一篇书评。
从2016年10月开始,决定要养成写书评的习惯。与其说是书评,倒不如说是记下一些自己的小感想,等若干年后回头翻看,然后嘲笑一下当年记下文字的幼稚的自己,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大概是2015年开始决定养成看书的习惯,坚持到了现在。相信自己也可以把写文字的习惯保持下去。但文字水平怎样,又是另外一回事。希望水平变得更好,但也是强求不来的事。
王尔德在监狱给道格拉斯写下这封长长的书信,记录下他对道格拉斯的情感变化,从声声质问到决定原谅。正如他所说,写信的目的并不是奢望道格拉斯能忏悔改正,而是仅仅作为王尔德情感的宣泄,解放自己压抑许久的情绪。
那些质问都是真的,原谅也是真的。
质问是宣泄对过去感情的不满,原谅是放过那个过于执着的自己。
道格拉斯是一个被恨遮了双眼的人,一个爱慕虚荣、挥霍无度的人。王尔德是一个身份显赫的艺术家,将艺术创作视为毕生追求的人。从书信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
先不说现实是否真像王尔德所说的那样,不考虑书信里会有夸大的可能性。就以书信来看,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执迷于一个三观跟他完全不合的道格拉斯,并且爱了那么久。
作为单身二十多年的人,虽然看过了很多电视剧,我依然不懂爱情,没有评论他们爱情的资格。可是作为一个人,尽管因为内向不爱和不熟的人交流,但至少我懂交流。我懂我们交流的内容,是我们生活的交集、思想的交集,是三观。
就像柳时镇和姜暮烟一样,一个受命会去结束别人的生命,一个绝不许生命在自己眼前离去。他们在咖啡馆里的谈话很触动我,尽管四目相对有电光火石,但触碰到了自己的界限,三观不一致时果断地选择放手,应该也花费了不少勇气吧!
就像最近讨论的很热的节目“中国式相亲”,当父母与子辈碰撞、条条框框与爱情和婚姻相联系、现实砸在理想面前时,其实就是寻找两个家庭三观的共通之处。
男方想要找一个年轻漂亮又成熟的“妈”,女方想找一个可以沟通交流携手并肩的伙伴;或是男方想找一个共同筑就美好家庭的伴侣,女方想找一个帅气的便携式提款机……这样的择偶标准,简单的吓人。
三观相同很不易,要是遇到了不能做恋人也要抓住做朋友的机会啊,要知道遇到一个能聊天的人是多么不容易,至少能避免“美女发个照片呗,没有照片现在拍一张呗!”这种分分钟想翻两百个白眼的局面。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跟舍友跨了四次年的人,很期待三观相合的爱情,希望能遇到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的人。
其实谈什么都可以,聊的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