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隔壁紫公子
如果说年轻人需要的是快速成长,那么已经长大的中年人,到底还需要什么?
相对于当年的穷酸,早已逃离了窘迫的追堵。
相比于当初的青涩,早已经被生活划的沟壑林立。在复杂的游戏,我们都能一眼看透。
如果说,年轻人总是迫不及待的跃入社会,成为无数块飘荡在水面上的其中一块海绵。需要不断在经历、眼界、成长上,从生活中得到汲取和磨练。
人到中年,早已浑身臃肿,瘫倒在岸边,吸水到这个程度刚刚好。早已学会用复杂的认知来对付同样黑暗的世界。那些年轻人感到困惑的东西,在他眼中,就像掰着手指头玩那么轻松。
该有的,都有了,要知道的,都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那他们还需要什么呢?
自信/自我怀疑
他们时常会觉得,自己就像被关在斗兽场里的牛。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觉得自己并不比隔壁的牛差多少,总是认为生活刻意用栅栏隔住了自己,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总有一股,换成自己,也不会比台上的人差到哪里去的不服。
但偶尔看到,更大的野牛从他栅栏门口经过,
知道自己的条件并不满足于众多的条条框框,
在尝试后,发现世界上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机会,都会开放绿灯放行时。
他又开始趴在栏杆上自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那么牛逼?在胸腔里,不断冲撞着自信与怀疑。
终究会有一天,让他承认:自己的那片天,原来只有那么一丁点大。
于是,他们同样需要成长,用它来冲散自我怀疑,投射在心底的阴影。
需要干货的缘由?
但即便,我们都有了相同的能力
拥有了一定量的世间经历,
那块吸饱的海绵,还会对什么敢兴趣呢?
干货,就像一路打怪升级后,从游戏大妈手中拿到的铠甲奖励片,贴在身上,能有更好抵御突如其来的伤害。
肩上的责任,逼迫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断的强壮自己,而这副药,就是干货。
我们每天拼命的捡拾“干货”,带回家按照配比不断的训练自己,希望能超过公司所有人,方能有自己让立于不败之地的底气。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心中反复默念着:表格、计划、预算与进度,以至于对金黄色的晚霞,双眼都会熟视无睹。
在这个被逻辑、规则、数据充斥的年代,我们只有全部被卷进商业机器中,方能养家糊口,缓解肩上沉重的担子,因为没有人替他承担这份责任。
到底该有没有一些发自内心的,在午夜,丢弃成年人的盔甲,卸下担子后,他们在寻找的片刻?
就像从浴室光着身子,一屁股坐在床上,那1-2秒全身放松的感觉。在那个刹那,身体的重量全部从灵魂上卸下来了,整个人轻松无比。
除去干货之外呢?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在物质以外,在情感上中年人还需要学习什么?
寻找自己。我们每天在外面,完美的演绎着不同的自己,以至于把真实的自己都挤压到几乎忘记。
寻找共鸣。作为在重压之下的前行者,很少有人真正的能够被对方说服。能够说服自己的只有自己。对方的滔滔不绝,只是将线索显现出来,引导自己走向决策。又或是因为同样的经历,能够将相同的情绪勾勒出共鸣。
比如,当你面对一个满头白方的中年人时,再多安慰的话,都抵不过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生活真的很苦。
干货与情感最大的区别在于:
干货/技能,有度量衡可以进行比较,站立在社会里的评判标准之下,谁高谁低立马能见分晓。
唯有情感,千人千面,没有可比较的标准,自然就不存在谁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好手,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其他人的导师。
但尴尬的是,知道这些,我们能做的并没有多少。
每个人都在匆忙应付,自己屁股下冒烟的生活,哪有太多的精力去顾及他人?
并不每个人都拥有“共情”的能力,自然减少了许多连接他人的机会。
说到底,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它和工资不一样。并不是一件需要持续出现的必需品。如有必要情感需求,可以排最末尾,任何事:客户、收入、升职、工作都比它要重要的多。
你可以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后,疲惫入睡,第二天起来接着去忙碌。你不能整天去体察、安抚自我情感,而不去工作。
但它有个特点:非连续性的,如洪水猛兽般突然爆发。
它就像一个弹簧,当你被压抑至极限时,它会迸发出令人吃惊的力量,甚至可以将素未谋面人的情绪,如同潮水般调动起来势不可挡。
网上,那些不定期出现的爆屏事件,可以证明它是存在的,只不过一直隐藏在人群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