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于2010年5月31日)
今天,一家人一起去听一著名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的讲座,题目是《六A的力量》。“六A”是指六大积极的子女教育原则,即:接纳、赞赏、关爱、时间(多与孩子相处)、责任、权威,因这六个原则在英文单词中都是以“A”开头,故称“六A”。这次讲座主要讲了如何给孩子完全的爱,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使孩子能够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生活得充实而丰盛,听后确实受益非浅。 不过,今天我写的并不是讲座本身,而是在讲座上看到的一幕情景。
听讲座时,我们前边坐着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女士,看上去是一位知识女性。她座前放着录音笔,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手上拿着书和笔记本,其热情和认真的态度让我这个只带两只耳朵来听讲的人感到汗颜。不过,她听得并不是很专心,一边听一边频频回头向门口张望,好像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人。约摸过了大半个小时,她突然兴奋地使劲向门口招手,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悠哉悠哉地走过来。我明白了,原来她是在等着女儿来听这次珍贵的讲座,可能是女儿有课,所以母亲就先来占个座。只见母亲慌忙站到一旁为女儿让出位置,而女儿则理所当然地顺势蹭进去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动作一气呵成,是那么流畅又自然。女儿腰板笔直地向讲台望了少倾,回头发现没有了座位的母亲正非常不舒服地蹲在她的旁边。她丝毫没有表现出要给母亲让座的意思,而是君临天下似地说了句什么,便又甩过头去望向讲台。母亲蹲了十几分钟后实在挺不住了,便干脆一屁股坐在地板上,蜷缩着身子掏出笔记本边听边记。之后,女儿偶尔回头看看母亲,一会儿听听讲,一会儿翻翻书,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说真的,这幅情景让我很受刺激,为那位母亲和女儿感到悲哀。这次讲座讲了父母怎样完全地去爱孩子,其实当前中国的绝大部分孩子并不缺少爱,他们的问题是得到的爱太多了。许多孩子只知道接受和索取爱,却不懂得怎样去付出爱。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父母把所能得到的一切最好的都送给他们,把他们像皇帝一样供起来,努力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却从不要求他们回报什么(考试成绩除外)。现在的许多父母培养孩子好像只剩下了一个目标,就是让他们去压倒别人、超越别人,成为学术或业务精英,为自己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对形成高尚的人格、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友爱和尊重,对磨炼勇敢、顽强、坚韧、正直的品质,却很少提及了。中国的很多孩子越来越娇气了,越来越自私了,他们好像只知道享受获取,却不知道享受付出的快乐了。
儿子也看到了上一幕。听完讲座,他激动地对我说:“我们前边的那个小女孩太不像话了,竟然自己坐在座位上,而让母亲坐在地上。”我听儿子这么说感到很欣慰,我知道他是不会那样做的,最起码他也会知道谦让一下。
我们从小便把孩子当作家里平等的一员来对待,尽量不让他享受特殊待遇,有什么好东西也是一起分享而不让他独享,我们告诉他他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告诉他我们对他的付出,我们希望他成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随着年龄的长大,儿子也确实越来越懂事了,现在每次一起上楼,他总是抢着拎最重的东西;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我们留出一份。他这样做的时候自己很快乐,感觉到了自己是一个男子汉的自豪;我们也很欣慰,说真的,这份欣慰并不比他拿一份好成绩来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