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内容越来越精彩。希望我能用文字很好的表达老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一、“三位一体”式思维模型
老子在《道德经》里头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任何复杂的事务后边都可以总结出简单的规律,这种简单的东西会简化到三要素。
《三体》一共分三部,写的是三个救世主:一个是邪恶的化身,一个是善良的化身,一个是无善无恶的化身。所谓“三体”,就是一个有三颗恒星,一颗行星的怪异星系,三体人要寻找一个适合生存的地方,就找到了地球。
“三体”里都是三,是三个属于同一系列的人之间构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从而生成了各种各样的情节,编织出各种各样的命运。当我们面对一个对象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总是一些复杂的东西,这时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看到那些简单的东西。
“三位一体”和很多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任何技能和理论如果套用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好像也一目了然。
健身的最重要三要素是训练、饮食、休息,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再比如,在篮球比赛中球员们在场上眼花缭乱的各种动作,其实就三招,胯下、背后、转身,有着三招基本功可以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动作。
《极简欧洲史》认为,欧洲历史的构成,前两个是我们通常说的“两希文明”:古希腊和希伯来。古希腊代表着科学理性,希伯来代表的是信仰,同时,还有第三个因素是日尔曼蛮族的开疆拓土的强盗精神。
科学理性、信仰、强盗精神这三种颜色在欧洲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原因在于这三种要素的配比。
二、认知三原色
认知、欲望加恐惧,这三种要素在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判断中都在起作用,只不过配比不一样,导致你的判断不一样。
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是我贪婪。
在认知中,理性、欲望、恐惧的配比不同就会有,我们就会不同认知能力。股票在涨的时候大部分人经不起诱惑所以贪婪,巴菲特是理性的深知内在的风险,所以是恐惧的。股票在跌的时候,大多数人被恐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巴菲特的理性有占居了上风所以是贪婪的。
三、谁是认知的董事长?
董事长只是一个比喻,其实没有董事长。特定的场景导致特定的配比和权重,最后得出的认知和判断也就不一样。
当我们在街上看到美女从身边走过时,大多数人会不自觉的回头去看。这事你的欲望主导了行为。在遇到重大决策时,一些有经验的人常说,先不要急着做决定,你先回去睡一觉明天再说。以前总感觉这样做是对的,但不知道是为什么,也不知道大脑是怎样做决定的。
吴伯凡老师用董事会的比喻,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
四、如何控制认知中的配比?
我常听到一句话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其实是不同的配比造成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以为我们以为的就是我们以为的。我们的以为都是只是一个动态的结果。
当我们有这种观察的意识的时候,面对自己的认知就会有意识的判定,就可以减少那个兴风作浪的董事权重。
这周的内容实在是太精彩了,我的文字功底有限,不能很好的诠释吴伯凡老师要讲的内容,推进你订阅吴老师的《认知方法论》。我是和你一起成长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