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特热比奇(Třebíč),是我家半小时车程左右的又一个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的捷克小镇,这一点是到了之后看到世遗的标志才知道的。当初,不过是地图上发现了这座城,顺便翻了两张照片,便决定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初冬周日前去拜访。
一顿生猛的早午餐
一入冬,捷克就开始连日阴冷的天气,兼之这边还常用木柴取暖,工厂也不算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也不算高,秋冬后,倒是常有十天半个月的连日阴霾,偶尔的大晴,便似上天恩赐,若在逢上周末,简直要欢欣鼓舞了。于是,那一个阳光灿烂的初冬周日,起床一看窗外湛蓝天色,没舍得在家里浪费时间吃早饭,便催促着赶紧出门了。即便如此,磨蹭如我们,出门已是十点多了。
近十一点时到达特热比奇,车停广场,就开始四处找吃的。所以,特热比奇之行,就从一顿早午饭说起吧。周日的捷克小城,店铺关门不说,很多餐馆也都关门,面包铺也不像德国那么常见,在广场溜达了多半圈,一家开门的吃的都没看到。只好决定,饿着肚子,边逛边找吃的吧。
还好,在离开广场一两百米的一条主街上,终于见到了一家隐藏的餐馆,名字叫做Cafe Bar Holiday,穿过一个小小的临街庭面后,里面别有洞天,裸露的木梁,裸露的砖墙,配上各种稀奇古怪的装饰,从乐器到农耕工具,从照片画作到悬挂屋顶上的摇篮,再加上木桌椅和红格子桌布,倒是颇有格调,似乎也很有些历史。只是,深入房屋腹地的房间,只能依靠灯光照明,多少有些辜负外面的好天气。
还好,饭菜的味道,与餐馆的装饰倒也相配,这里要格外介绍一款这边很流行的主菜,自从H先生有次与同事吃饭被介绍品尝过之后,便对此赞不绝口,念念不忘,看到这里的菜单上出现了这款菜,便毫不犹豫的点了它。
那实在是一道血腥而原始的菜,比三分熟的牛排还要生,一坨生的碎牛肉,上面放一个生蛋黄,各种调料放一边,一人份或两人份的刚刚出锅的油炸面包片,外加几瓣脆生生的大蒜;吃的方式,也格外生猛,要把生蒜在炸面包上来回涂抹,再将与各种调料混一块的牛肉馅抹到面包上,如此,便可开吃。
生牛肉如何,暂不置评,大蒜与油炸面包的搭配,却让我如见知己,因为小时候,曾一度觉得蒜与油条是绝配,所以,先已对这道菜有所好感了。而生牛肉馅那一部分,便是传说中的鞑靼牛肉了,也并非捷克独有,在法国、比利时、丹麦、瑞士、意大利都很流行,只不过他们多配一盘炸薯条。
至于味道,其实并没有生肉腥味,相反,有着生牛肉特有的清甜香味,各种香料也丰富了它的味道,口感也软软糯糯,甚至有点入口即化的感觉,再配上酥脆并夹了蒜香的炸面包,其实,挺不错的。对吃生食并无特别意见的,我倒是推荐尝尝。
水边的游乐场与小山顶
吃饱喝足,出门重见天日,也有了足够的力气和心情逛小城。从餐馆往城中折返,没几步,是一条小巷,听见潺潺水声,再走几步便是一座小桥,走近,便看到穿城而过的那条河流,冬天的水浅浅的,时不时便与水底的石头激起一层层的浪花,有鸭子不怕冷的在水中游来游去,两边是房屋,房子与河间各有一条可通车可步行的道路。
还没怎么站在桥上看风景,小姑娘便先被河对岸的一个儿童游乐场所吸引,好吧,先陪她去游乐场玩一会儿吧。这个小游乐场的位置真心不错,恰是山南水北,初冬的阳光照射下,倒觉得就呆这里玩上一下午,也算是不虚此行。反正,H先生和小姑娘一到这里,就挪不动脚步了。
我也想在这里歇着玩着,但看到后面矮矮的山坡上有影影绰绰的人影,就不甘心仅仅停留于此,有心要登高一望。于是,暂别他俩,独自转到房后,找到一个相当不起眼的小路,沿着台阶,一路攀爬到了坡顶。
果然,登高便有惊喜,小城特热比奇的美景尽收眼中了。一水穿城,两岸房屋迭次,间或几个教堂的尖顶耸立,再加一些起伏绵延的山势,确乎是非常美的一座城。
山坡上还有一条小路延伸远方,想多走几步,又惦念山坡下的他俩,站在山顶的平台上大声问他们上不上来,双双回答不。我只好原路返回,告诉他们不去山坡错失了很多美景,心中则格外惋惜未能踏足的山顶小路。
犹太区与基督区的共存
终于说动小姑娘离开,便沿水北的小路一路向西。这一边的房子,有那么一点拥挤,但修葺的还算齐整,且每栋房子与每栋房子的颜色各不相同,尚不算单调。偶尔有着临街小院落的,则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比如院中搭晾了很多衣服,这可不算常见。
走到尽头,是一座正在修整的大桥,绕过去,便是一座宫殿与庭院,也就是这里,我们意外的又见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不过,这一片区域正好在进行一场自行车比赛,所以,又绕了些路,才得以一窥真面目。
原来,之前经过的小房子便是特热比奇的犹太区,它们与这座建于1240-1280的罗马哥特式教堂,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的:
全部的犹太区,古老的犹太墓地和圣普罗皮乌斯大教堂是从中世纪到20世纪犹太教与基督教文化共存的见证人。犹太区是这一社区多个生活侧面的证明。作为13世纪早期修道院的一部分,圣普罗科皮乌斯是西方欧式建筑在该地区发扬的一个鲜明案例。
真是出乎意料。继续科普下:特热比奇的犹太区,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犹太区之一,也是遗产名录中唯一在以色列之外的犹太遗产,一共有123座房屋、两座犹太会堂和一个犹太公墓。在1890年,这里居住着近1500名犹太人;二战之时,这里的犹太居民都被纳粹驱逐到集中营并杀害,后来只有10人在战后回到此处。现如今,犹太区只剩一段历史,居住于此的,大多已非犹太信仰。
至于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我们绕过层层路障,终于得见其面目时,也只有说一声,挺美的。建筑本身就很美,兼之还有宽阔的庭院,有绿草密布的斜坡的花园,因地势高,还可平视犹太区,俯瞰看小城中心。我查到的一段资料是这样说的:
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建筑的核心部分包括3个10世纪的长方形厅。历史上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重修过几次,但在最近的研究工作中,在墙上18世纪的画下,又发现了12世纪壁画;同时,还有一批有价值的文物收藏在教堂中。长方形厅是大主教起居的地方,它是大教堂内至今保存最好的建筑。可以说,长方形厅是欧洲中世纪建筑史的一颗宝石。它的设计代表了罗马风格和哥特风格的过渡。长方形厅在1468年匈牙利的部队包围该地区时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1704年开始了重建和修复工作,著名建筑师F.M.卡恩卡曾负责此项工作。而这个建筑最有价值的地方――长方形厅的石门直到1862年才被发现。
河边的房子
离开教堂,觉得一天的好天气已享够,虽然看市区的地图,当时没有能在山顶走走从而没能直接从犹太区中穿过,多少有些遗憾,但可以多看两眼河边的风景,也算安慰吧。
回城的路上就遇见了一只河边23号房子家的小猫咪,蹲在窗户外,目不转睛的盯着屋内,我们轻轻“喵呜”了两声,它一点都不为所动,一般情况下,猫见了我们都会跑过来擦头蹭腿的,这让我觉得,这大概是一只有故事的小猫咪。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岸的房子,密密的连成一排,没有几个小巷可以通向城中,但,却有几个门洞可以直接通向广场,而且中间会经过一个类似天井的但很大的庭院,里面还有布置的挺美的小店。这小城的布局有些让我意外惊喜。
重回广场,恰在停车处不远。云渐起,开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