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女生默默上了微博热搜。
不同的是,她不是什么女明星,也不是什么网红脸,热搜的指数也不是很高,但小码姐姐看完后,却被感动到无以复加。
01
被上帝多咬了一口的苹果
1992年,湖南郴州一个瑶族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同为教师的父母为宝贝女儿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江梦南。
当全家都沉浸在她出生的喜悦之中,不幸却悄悄降临了。出生只有三个月大的她,突然高烧持续不退。
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因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导致小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这意味着以后,她都要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这何其残忍。襁褓中的她,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爸爸那雄浑有力的嗓子,妈妈那温柔呼唤的声音,就被永远剥夺了听力。她该如何面对这个复杂有声的世界?
可谁也没能想到,当初这个听不到别人说话,自己也说不了话的女孩。现在不仅可以流利地与别人面对面交谈,还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将于今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这似乎是一个让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不过当深入了解她的故事后,就明白了奇迹的背后永远有迹可循。
02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
其实,梦南能有今天的成绩,最让我佩服的是梦南父母,是他们的“坚持”和“放手”,才有了如此优秀的梦南。
当初,梦南的父母四处求医,只想要女儿恢复听力。即使国内最专业的医生都没办法,建议他们将梦南送到聋哑学校学习手语,梦南的父母也不想放弃。
梦南爸爸说,那段日子,他睡觉时都会惊叫醒来,满身冷汗。想到女儿的未来,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但偶然中,梦南因为够不到心爱的皮球,着急中发出的那一声“啊”,打破了他的绝望。
梦南的父母于是横下心来,既然治疗无望,那就走言语康复这条道路。
这在旁人看似疯了的想法,梦南的父母却本着女儿一定能够说话的信念,不顾一切地踏上了。
在梦南进行语言康复的道路上,记者问:是是否有过烦的时候?
梦南父母的回答简单干脆:没有没有,我们心里想的,首先是让她开口说话,然后开口以后,让她怎么说得更清楚一点,总是在努力。
这样的父母,真得太让人敬佩了。他们将自己满腔的爱意和无限的耐心都倾注给了女儿。
而当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让人吃惊的是,梦南的父母却一反常态,不把女儿当作特殊的孩子来对待,让她自己去找答案。
也正是因为这点,他们培养了梦南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梦南的父亲在采访在说道,不能因为担心就不去做,她必须要融入这个世界,该放手时必须忍痛放手。
因而,当梦南提及“自己的父母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父母”,我们能深刻感受到父母对梦南的爱与坚持,也为梦南能有这样的父母感到庆幸。
03
那些打不败我的,终究让我更强大
梦南情急之中发出的那一声“啊”,改写了她的人生命运,从此走上了言语康复这条漫长艰辛却幸运的道路。
一开始,梦南通过摸父母的喉咙感受声带震动来学习发音。她说:“如果一个音重复一千次学会了,那已经算非常快了。”
实际上,从字词到语句,每一步,都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练习纠正。
这漫长痛苦的过程,实在太考验人的意志力了,但梦南和父母坚持了下来。
在两岁多的时候,梦南的语言能力就恢复到和同龄儿童差不多,不仅掌握了普通话,而且还学会了方言。
7岁的时候,梦南上了小学,由于担心她课堂上看不到老师的口型,梦南的父母就给她提前补习要学的内容。
在很多人质疑失聪儿童学习能力时,梦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小学四年级之前,梦南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名。四年级学期结束后,梦南征求了学校的同意后,还跳级成为了六年级。
2010年,梦南参加了高考,因为觉得自己考得不是特别理想(当时成绩刚超一本线),决定复读一年。
第二年,她顶住压力,考取了615分的好成绩,并独立一个人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吉林大学。
在大学和读研期间,梦南更是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她先后在学校获得了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白求恩医学奖学金、东荣奖学金。
而所有这些优异成绩和荣誉称号,是她将困难和挫折一次次地踩在脚下,付出巨大的心血得来的。
其中的艰辛,无法与人语。但她却从未感到自卑,反而越来越开朗乐观,无惧未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也从来没有因听力原因把自己看作弱者,也不希望别人放低对她的标准和要求。
那些打不败她的,都让她变得更强大了。
小时候,梦南的愿望是成为医生,但因为听力原因,她最终选择了跟医学最接近的药学,希望能够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发明。
这样的姑娘,难道不赞吗?简直赞爆了!!!
希望这么善良乐观的姑娘,以后能一往无前,乘风破浪,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