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菽麦
好好说话,到底有多难?
百度搜索“好好说话”的结果是880万,当当上搜索“说话”的书籍有5万多本书,这还不算沟通之类的,所以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在家庭教育中,能够好好说话,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比如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看到孩子乱放东西,就忍不住想大吼大叫,“你怎么又乱东西,快把它收拾好”,“不收拾好你就别吃饭了”。
说话的时候大吼大叫,不仅自己难受,听的人更难受,尤其是碰上个叛逆期的孩子,那铁定是要吵起来了。那么第二句中呢,家长只说收拾好,但收拾成什么样才算是收拾好呢?这个标准也许孩子并不清楚。
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宝宝,玩好的玩具都放到收纳盒中,然后统一放到柜子中噢,我们收拾好就吃饭。”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就舒服多,并且告诉了孩子东西要怎么收拾,什么时间收拾好,这样孩子就接收到了清晰的目标。
就比如这本《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以热门的不帮忙做家务、沉迷网络、不学习、哭闹等20个教育问题作为引子,用9个儿童教育原则指导我们与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技巧和育儿方法,所以这本书不仅适合父母,也适合各位教育工作者。
这本《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是日本作者泉河润一所著,他是日本的教育专家,取得神经语言程序学硕士学位,曾经指导过多位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儿童,效果良好,受到家长的信赖。
这本书采用轻型纸,翻起来手感很好,32开大小,一手拿着很方便,放包包中也不占地方,随时随地都能看两眼。醒目的标题和插画设计也减小了我们的阅读难度,提升阅读兴趣,目录中对问题和原则标注清晰,想看哪个问题直接找对应的章节就可以,方便父母实时解决问题。
那么现在回到文章开头说的收拾玩具的例子,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才能让家庭更和谐呢?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三点:
你的指令真的传递给孩子了吗?
你的指令孩子力所能及的吗?
这是孩子想做的事情吗?
要明白这些,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
比如“看电视适可而止吧,现在该洗澡了”,这里的“适可而止”十分抽象,孩子不一定明白什么意思,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到8点了,我们该洗澡了”或“再过5分钟,就要去洗澡啦”等具体的语言。
2、遵守“一时一事”原则
就是一次只说一个问题,因为孩子的大脑短期记忆力有限,说的太多要求,孩子记不住索性就都不记了。
如果真的有需要多项事情需要孩子完成,那么可以写成待办事项,写在纸条上贴在醒目的地方,这样孩子可以一项一项完成。
3、在合适的时间说问题
比如孩子正在着迷的看电视,那么你让他做作业或者收拾东西,都不是好时机。所以应该让孩子先停下手头的事情,再提出要求更妥当。
4、遵循“CCQ”原则
CCQ即Calm(温和)、Close(亲近)、Quite(安静)。
意识就是跟孩子说要求的时候心情要是温和的,最好离孩子近一点,说话的语调轻柔安静,这样家长提出的指令,孩子会更容易听进去。
5、说明指令的意义和价值
有时候孩子不想做可能就跟他不了解做这件事的意义。
比如孩子不把家长联系手册放指定位置,可以这样解释:
(行动)早上才把联系手册拿出来的话,
(影响)又要填问卷,又要准备上学的东西,
(感情)会让妈妈很慌张。
所以,咱们一回家就把联系手册拿出来哦。
这样解释起来,不仅充满了感情色彩,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6、巧用赞扬和感谢
这个很容易理解啦,比如孩子帮忙洗菜洗碗,要给他表达感谢。孩子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要适当的表扬,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也让他自己感到很有成就。
这6个沟通上的小技巧掌握之后,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就不容易发火大吼大叫了。
而本书《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家长》除了沟通中的问题,还有好几个法则都介绍了家庭教育中的实用方法,从生孩子前的培养规划,到孩子成长后在教育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都给出了解答,所以算是一本很实用的家庭教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