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松弛感”一词在网络上大流行,人们为何这么推崇“松弛感”?缺什么便期待什么,这大概是人们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馈吧。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我的内在感受,期待生活和心灵的双重自由,期待对职场、生活拥有一定掌控力,平衡工作和生活,让身心得到安宁和释放。
然而这种掌控力如何获得?或者说有什么表征能让人清晰的感受到自己获得了,实际是很模糊的,这周有幸获得两位姐姐的深度点拨,使我对「松弛感」的获得有了非常大的启发。
一位是同行前辈蓓蓓姐,她是行业内非常厉害的家庭财务规划专家,这周有幸成为一起演练的partner,她帮我梳理了我的家庭未来每个重大时间节点的财务规划情况,从医疗的应急资金、孩子教育金储备(分国内大学+国外研究生两个阶段)、孩子婚嫁或创业金储备、我50、55、60岁三个年龄养老金的领取预期和实际安排情况,一圈梳理下来,我预期55岁实现完全退休基本是没悬念的可以实现的,目前唯一没有匹配工具按部就班积累的就是孩子的研究生资金储备,和蓓蓓姐一起研讨,也基本确认了合适的储备方式。一个晚上的深入交流,我内心油然而生的感受就是:松弛,所有对未来的忧虑都得到安放,当下就没有紧绷的必要了呀,我仍然会努力工作,但不以收入为目标的工作是享受,没有预设功利目标的工作更坦荡。
因此,松弛感不是鸡汤,不是奢侈品,是忧虑得到安放后自然而然的状态。
无独有偶,昨晚,我听了一堂经济学专家的分享,另一位隔空神交已久的姐姐,找到了这种松弛感获得的底层经济学逻辑,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从高速增长的工业化阶段进入服务业驱动的消费促增长阶段,各种税收政策改革实际在释放的都是鼓励消费的信号。然而,与之背道而驰的是:节俭、先攒后花这种传统的消费观念仍然深入人心,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实际是人们对未来忧虑的投射。国内经济已经发展到目前的程度,让民众有安全感,享受生活,敢于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需求。
不停挣钱积累成「高山」,巍峨仰视,但持续做「山」的积累,就会没办法喘息。当山积累到一定程度,要思考如何转化成水,「水」不在多,而在于持久,滔滔不绝,源源流淌,洒脱一点儿,松弛感自来。
那么,如何帮更多的人实现「高山」变成「流水」?真正开始松弛的享受生活,便是我的专业,也是我努力的意义✨
附上这堂课的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