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马上就结束了,大家心照不宣地不提那三年,只当这是一次发泄,一场狂欢。纵使各地景区达到接待人数上限,但依然有大批的人出行。淄博无疑是今年最出圈的目的地,进淄赶烤成为新的打卡方式,各种旅行副本层出不穷,但我总有种隐隐的担忧,这场狂欢会如何收场?热度退却之后呢?
我向来不是喜欢凑热闹,追潮流的人,也不喜欢看到这种近乎疯狂的追捧。网民是有才的,梗也是这样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烧烤店侦察兵、买鸭货的小哥、买绿豆糕的大爷......这些流量IP是短暂的,在目前这个风口上,可以为他们、为拍他们的人带来流量、热度,可是这不是持续的。就像西安的摔碗酒,2017年的时候,那可比不倒翁小姐姐火多了,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是西安的必打卡项目了。
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他在同质化背后蕴藏着深不可测的变化,很难让人把握。一个全网爆款就像是一场赛博狂欢,各位有才的自媒体者创作短视频,网民再在评论区发挥各自幽默属性,这样的派对三天一小场,五天一大场。当然,有人从中获利,有人靠此谋生,但大部分人在消遣的同时,成为别人的消遣,在不知不觉间被驯化为流量工具,被动参与一场又一场的聚会,而且还会因为错过某场,而感到恐惧与脱节,就这样一点点沉沦。
可能根源在于速度,太快了。时间太少,一生必去的地方太多,所以就只能提速,在各方面提速,很快开始,很快结束。再开始新的,根本没时间思考,慢慢地也没人思考。